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0頁

顯然,美軍一下就亂了陣腳。

更要命的是,史蒂文森並不是一名優秀的航空作戰指揮官,而且在他手下,也沒有幾個能力出眾的參謀。

白了,當時美軍艦隊裡很多參謀軍官都是新手。

面對即將到來的攻擊,美軍能做的就是拼命加強防空力量。

可惜的是,艦隊的防空力量是有限的。不管是第21艦隊、還是第22艦隊,都只有六十多架艦載戰鬥機,而且一次最多能出動六十架。在史蒂文森看來,如果中國海軍的三支航空戰鬥艦隊集中兵力攻擊一支美軍艦隊。那麼戰鬥將毫無懸念,中國海軍的艦載航空兵能夠憑數量優勢輕易幹掉美軍艦隊。

顯然,史蒂文森在慌亂之中又犯了一個錯誤。

這就是,以當時的情況,中國艦隊根本不可能集中攻擊一支美軍艦隊。因此也就不可能幹掉美軍艦隊。

如果當時是斯普魯恩斯在指揮,他肯定能做出準確判斷。

主要就是,第21艦隊與第22艦隊離得不算近,而中國海軍的艦載偵察機幾乎同時發現了兩支美軍艦隊,意味著中國艦隊肯定派出了足夠多的偵察機。因此剩下的艦載機就不會多到哪裡去。

更重要的是,此時已經能夠初步斷明,中國艦隊的目標不是百慕達群島上的機場,而是美軍艦隊。

也就是說,中國艦隊將以首先打擊美軍艦隊為重。

這樣一來,就不難推測出中國艦隊的部署情況了。

白了,顧祝同肯定閉會讓三支戰鬥艦隊同時壓上來。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找到美軍艦隊,那麼靠前的中國艦隊就有可能暴露行蹤,然後遭到打擊,也就很有可能輸掉這場海戰。

以顧祝同的老練,他顯然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這樣一來。顧祝同就只有一個選擇,即讓一支戰鬥艦隊突前,讓另外兩支戰鬥艦隊跟在後面。突前的戰鬥艦隊負責執行偵察任務,以搜尋美軍艦隊為主,而靠後的戰鬥艦隊則負責攻擊美軍艦隊。

顯然,另外兩支中國艦隊不可能擁擠在一起。

這是一個簡單的常識。即美軍艦隊要是沒有出現在預測的方向上,就很有可能出現在其他方向上,因此原本被安排執行攻擊任務的艦隊就很有可能首當其衝的遭到攻擊。也就不能把兩支戰鬥艦隊放在一起。

想到這,就不難想到,另外兩支艦隊肯定在偵察艦隊的側後方。

顯然,只要距離足夠遠,中國艦隊就不可能集中力量攻擊一支美軍艦隊,而會同時攻擊兩支美軍艦隊。

當然。這也是顧祝同的特點。

在過去的多場海戰中,只要交戰雙方勢均力敵。顧祝同就會在第一輪攻擊中以打擊對方的航空作戰能力為主要目的,即平均分配攻擊力量,不求在第一次攻擊中擊沉多少敵人的戰艦,但是得盡最大的努力來削弱敵人的航空作戰能力,因此就會儘可能的攻擊敵人的每一艘艦隊航母。只要第一輪打擊達到目的,那麼在接下來的第二輪、甚至是第三輪打擊中,就能徹底殲滅敵艦隊。

顯然,斯普魯恩斯非常清楚這一點。

在瓦胡島海戰中,顧祝同發起的第一輪攻擊就分散開來,幾乎攻擊了美軍艦隊裡的所有艦隊航母。

問題是,史蒂文森根本就不瞭解顧祝同。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他能想到這一點,大可不必手忙腳亂,完全有理由相信他的艦載戰鬥機能夠守住艦隊的上空。

可以說,只要合理安排防空力量,兩支美軍艦隊都有機會擺脫困境。

這就是,儘可能的擴大防空範圍,在儘可能遠的地方攔截攻擊機群,使攻擊機群無法順利到達艦隊上空。

問題是,史蒂文森沒有這麼做。

當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