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6頁

最重要的,還是這些高射炮使用的都是近炸炮彈。

實戰早已證明,近炸炮彈對機群的威脅非常大,對戰術飛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而攔截轟炸機就更加理想了。

別忘了,轟炸機都很笨拙,根本談不上靈活。

在火控雷達的指揮下,大口徑高射炮在向十多公里外的敵機開火時,能把誤差縮小到五十米以內,而近炸炮彈能在離目標二十米內的地方引爆。從機率上講,一次向一個目標發射六枚一百二十毫米近炸炮彈就肯定有一枚在敵機附近引爆,而重創或者擊落一架重型轟炸機最多隻需要三枚炮彈。也就是說,一次只需要向一架轟炸機發射十八枚炮彈,而兩門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能在十五秒鐘內打出十八枚炮彈。也就是說,在理論上,一座雙聯裝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能夠在一分鐘內攔截四架敵機。

當然,這只是理論計算結果。

實戰中,往往是兩座雙聯裝炮塔聯動,同時攻擊一個目標,準確的說是一片區域內的所有轟炸機,而開火時間在半分鐘左右。也就是說,半分鐘內兩座炮塔向一片區域內發射七十多枚炮彈,然後轉向下一片區域。

在對付大機群的時候,這麼打要比單獨攔截一架低階的效率高得多。

當時,第33艦隊、也就是隨後的第63艦隊的防空戰艦全部在前方,總共有六艘防空巡洋艦與四艘輕巡洋艦,此外還有六艘驅逐艦也在艦隊航母之前進入運河,因此也在這個時候加入了防空作戰。只是,這些驅逐艦上沒有雷達,所以只能用光學瞄準裝置來指揮高射炮作戰,戰鬥效率不如巡洋艦。

只是,十艘巡洋艦,特別是六艘防空巡洋艦,就足夠讓美軍付出慘重的代價了。

要知道,重型轟炸機不是戰術飛機,不但十分笨重,而且必須叢集行動,用數量來解決投彈命中率不高的問題。說得簡單一點,只有當足夠多的轟炸機同時投下炸彈,才能確保擊中目標。如果讓重型轟炸機單獨投彈,其轟炸效果將很不理想,幾十枚炸彈發揮的作用甚至不如俯衝轟炸機投下的一枚炸彈。

結果就是,美軍轟炸機群必須保持好編隊,至少在投彈之前必須編隊飛行。

這套轟炸戰術,美軍在歐洲戰場上就掌握了,即在轟炸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時候,美軍轟炸機就主要採用密集編隊。

問題是,這裡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更重要的是,由防空戰艦支撐的防空火力網,要比由防空部隊的密集得多。

要知道,一艘防空巡洋艦上,至少有十六門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而且在美軍轟炸機投彈之前,還能動用八十毫米高射炮與四十毫米高射炮。即便美軍轟炸機從一邊進入,防空戰艦也能動用半數以上的高射炮進行攔截。與之相比,在相同面積的地方,防空部隊能夠部署的高射炮就非常有限了。

當然,真正的關鍵,還是防空戰艦上有完善的火控指揮系統。

在火控雷達的指揮下,大口徑高射炮對十五公里外的敵機進行攔截的效率,並不比對付五公里內的敵機差。

在這道由鋼鐵彈雨組成的火網上,美軍轟炸機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根據第33艦隊的官兵回憶,當時幾乎每秒鐘都有美軍的轟炸機被擊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爆炸解體,有的燃燒著直墜而下,有的則艱難的轉向撤退,還的得則在俯衝之後迫降到附近的叢林裡面。

最終,只有大約六十架美軍轟炸機到達運河上空。

只是,這些轟炸機對付的不是正在透過船閘的艦隊航母,而是把炸彈投向了已經在駛往科隆港的護航戰艦。

顯然,美軍飛行員已經沒有勇氣繼續堅持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軍轟炸機繼續前行,還會遭遇更加密集的防空炮火,到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