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4頁

天亮之後,美軍的處境就更加不妙了。

按照顧祝同的安排,航空兵、特別是戰術航空兵開始為陸戰隊提供近距離支援,而在夜間負責為陸戰隊開路的炮兵則轉為執行縱深打擊任務,在該處取得突破的第五十一陸戰師則在天亮前派出了偵察兵。

猛烈的炮擊與轟炸,讓美軍吃足了苦頭,也付出了足夠大的代價。

要知道,當時支援該方向進攻的火炮超過了一千門。三分之一是口徑在二百四十毫米以上的艦炮,而在天亮的時候,突破口的寬度只有三公里。也就是說,火炮密度達到了每三米一門!戰線對方,美軍的火炮不到兩百門,而且全部是陸軍的火炮,其中口徑在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重炮不到一百門。

當然,真正的優勢在空中。

為了支援三個發起縱深突擊的陸戰師。顧祝同不但把所有岸基戰術航空兵派了過去,還動用了半數艦載戰鬥機。打到三月四日上午,連部署在巴拿馬的戰略航空兵也趕來助陣。三百多架轟炸機在美軍頭上投下了近兩千噸炸彈,對正在克魯塞斯西郊進行集結的美軍進行了地毯式轟炸。

顯然。這種打法極為野蠻。

顧祝同並不追求巧妙的戰術,更沒有採納陸戰隊參謀的意見,他只抓住了一點,即用轟炸與炮擊組成的彈幕,讓美軍在見到陸戰隊之前就被擊潰、甚至被直接消滅掉,盡一切可能減輕陸戰隊的進攻負擔。

當然,這也保證了陸戰隊的推進速度。

對於已經丟掉了防禦陣地,必須在空曠平原上作戰的美軍來說,中隊的轟炸與炮擊是無法抵擋的。

顯然,在這塊戰場上,意志絕對不是鋼鐵與烈火的對手。

對美軍來說,前方是一道由炸彈與炮彈組成的牆壁。

必須承認,大部分美軍官兵在這場戰鬥中表現出了驚人的勇氣。

當時,很多美軍部隊成建制被轟炸與炮擊消滅,沖在最前面是兩個坦克營、四是裝甲營與四個步兵營都是全軍覆沒,近四千名官兵無一生還。在中國空軍戰略航空兵發起的那次地毯式轟炸中,正在集結的一萬多名美軍官兵中,只有不到一百人生還,甚至有數千人連屍骨都沒有留下。原因很簡單,轟炸機投下的炸彈中,有半數是燃燒彈,也就是之前火攻美國西海岸城市的那些燃燒彈。

事實上,顧祝同當時並沒有考慮過用燃燒彈。

雖然在攻打美國西海岸地區的時候,顧祝同就批准使用燃燒彈,但是當時主要是用燃燒彈來對付城市。事實上,在之前的所有戰鬥中,燃燒彈大規模使用,都是用來對敵國的城市進行戰略轟炸,很少把燃燒彈用在戰術行動中。主要就是,燃燒彈對於正在推進的作戰部隊沒有太大的威脅。

根據顧祝同回憶,他當時根本就沒有下令使用燃燒彈。

在發起進攻之前,他給空軍下達的命令是盡一切可能支援陸戰隊,轟炸戰線後方的美軍防禦部隊。

具體怎麼打,則是由空軍戰略航空兵的指揮官決定。

此外,顧祝同甚至不知道有燃燒彈可以用。

原因是,當時送到巴拿馬的燃燒彈只有三千多噸,是有一艘快速戰鬥支援艦送來的。這艘快速戰鬥支援艦原本打算在珍珠港裝上高爆彈,然後去補充給戰鬥艦隊,但是當時珍珠港的彈藥庫裡已經沒有高爆彈了,剩下的全是燃燒彈。結果就是,這艘快速戰鬥支援艦裝著燃燒彈去了巴拿馬,並且在科隆港停靠了一天。在此期間,快速戰鬥支援艦運送的燃燒彈換成了高爆彈。也就是說,那三千多噸燃燒彈全都留在了科隆港的彈藥庫裡,而這也正是戰略航空兵的彈藥庫。

當然,在大戰期間,類似的事情並不少見。

在得知有幾千噸燃燒彈之後,戰略航空兵的指揮官立即決定用上這些彈藥,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