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9頁

別的不說,當時佈雷德利根本就不清楚中國海軍陸戰隊還有多少作戰物資可用。

因為顧祝同手裡有足夠多的陸戰隊可用,所以佈雷德利要想搞清楚中國海軍陸戰隊的作戰部署,就必須掌握其物資調運與儲備情況。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決定進攻強度的正是作戰物資。

可惜的是,佈雷德利根本沒有獲得相關的確切情報。

到到十月十日。中國海軍陸戰隊都沒有發起進攻。

當時,佈雷德利甚至開始懷疑中國海軍陸戰隊有沒有能力發起進攻,或者是顧祝同是否想及時發起進攻。

可見,佈雷德利缺少的不僅僅是時間,還有情報。

相反,顧祝同最不缺的就是情報。

事實上,在十月七日。四個主力陸戰師就已經部署到位,在接到命令之後,只需要四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就能發起進攻。

當然,顧祝同主張立即發起進攻,只是陸戰隊的將領反對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幾乎所有陸戰師的師長都認為,發起進攻的時機還沒有成熟。

必須承認,在指揮地面作戰方面,顧祝同的能力依然不夠全面,即便跟陸戰師的少將師長相比。也有很大的欠缺。

當時,顧祝同的目的不是把戰線往東推進,而是要取得重大突破。

有趣的是,顧祝同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他的命令只是讓陸戰隊發起進攻,以攻打卡馬圭為首要目標,在依然有足夠的突擊能力的情況下,爭取把戰線推到馬蒂附近。

顯然,要想達到最高目的。就必須取得重點突破,而不是把戰線往前推進。

任何一名陸軍將領、甚至是參謀軍官都知道,取得重大突破的辦法只有一個。即在進攻中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讓敵人無法組織新的防線。從而使進攻部隊在突破了敵人的主要防線之後可以迅速朝目標推進。

當然,陸戰隊的將領也明白這個道理。

只是,顧祝同沒有想明白。

陸戰隊將領明確提出,美軍已經開始梯次部署防線,而且主力在卡馬圭,靠近前線的部隊並不多,且大部分都是步兵。如果立即發起進攻,只能迫使美軍繼續退卻,到卡馬圭去部署新的防線。雖然這能夠降低進攻作戰的難度,但是也會失去殲滅美軍的機會,然後不得不在卡馬圭打一場惡仗。

白了,這等於把戰線平行推進到卡馬圭。

對中國海軍陸戰隊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要知道,這意味著補給線將延長一百多公里,而且美軍在向東撤退的時候肯定會破壞所有鐵路橋樑,讓幹線鐵路無法使用。就算陸戰隊的工程兵能夠修復受到破壞的鐵路橋,也需要足夠多的時間,而在鐵路通車之前,公路將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補給通道,而公路的運輸能力非常有限。

也就是說,中國海軍陸戰隊每往東前進一步,後勤保障負擔就要加重一分。

在大部分陸戰隊將領看來,就算能夠推進到卡馬圭,也不可能順利攻佔卡馬圭,說不定在謝戈德阿維拉的一幕將再次上演。在美軍繼續向東退卻之後,陸戰隊就得繼續追擊,而無疑又是平行推進戰線。

也許,陸戰隊能在卡馬圭取勝,畢竟卡馬圭不是一座容易防守的城市。

那些,在馬蒂呢?

當然,顧祝同相信陸戰隊有足夠的能力攻佔馬蒂,也許得分成兩次來打,而不是在攻佔了卡馬圭之後立即向馬蒂進軍。

此外,也有不少陸戰隊將領相信能夠攻佔馬蒂。

問題是,繼續往東,陸戰隊有足夠的能力攻佔聖地亞哥、或者是關塔那摩嗎?

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當陸戰隊的補給線拉得足夠長,而美軍在不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