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94頁

當時,海軍陸戰隊針對該方案擬定了一份作戰草案。

按照海軍陸戰隊的估計,在攻佔華盛頓之前,需要投入二十個陸戰師,而且還得另外動用相當於五個師的後勤保障部隊。隨後,為攻打華盛頓特區,至少需要動用五十萬地面部隊外加三千架作戰飛機。

顯然,這幾乎是陸戰隊的全部兵力。

問題是,這還不是結束。

以陸戰隊的實力。最多就只能打下華盛頓,接下來的戰鬥就得由陸軍接手。

按照陸軍的估計,攻佔包括費城、巴爾迪摩、里奇蒙與維吉尼亞比奇在內的大城市,以及諾福克海軍基地,總共需要投入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且不包括用來攻打華盛頓的五十萬陸戰隊官兵。

雖然對陸軍來說,一百五十萬兵力不算多。當時陸軍在完成裁軍之後,兵力規模依然高達一千二百萬。但是支援一百五十萬陸軍、以及五十萬陸戰隊在離中國本土有半個地球之遙的地方作戰,後勤保障絕對是一個噩夢。

更要命的是,如果只有一座港口、或者是沒有奪得港口,就不可能為兩百萬地面部隊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

事實上,按照陸戰隊制訂的作戰草案,在登陸之後未必能夠及時奪得一座港口。

這就是,在德拉瓦半島上登陸之後。陸戰隊首先得向北推進,攻佔巴爾迪摩,然後才能攻打附近的港口。雖然巴爾迪摩在切薩皮克灣最北面,本身就是一座港口城市,但是美軍肯定會封鎖切薩皮克灣,因此中國海軍的運輸船隻不可能在地面部隊佔領切薩皮克灣西岸之前到達巴爾迪摩。

這樣一來,陸戰隊在向華盛頓進軍之前,就得攻打巴爾迪摩北面的費城。

準確的說,是費城南面的威爾明頓。

這座規模不大的港口城鎮座落在德拉瓦灣最北面,是費城的外港。同時也為巴爾迪摩服務。

顯然,攻打威爾明頓與進軍華盛頓是背道而馳。

不出所料的話,陸軍在這個時候就得參與地面作戰行動。

毫無疑問,陸軍的參與,將加重後勤保障負擔。

事實上,就算佔領了威爾明頓,也未必能解決後勤保障問題,即這座港口離華盛頓太遠了。還要途徑巴爾迪摩。

由此可見,在德拉瓦半島上登陸,很難取得勝利。

正是如此。陸軍認為應該在切薩皮克灣西岸登陸。

顯然,陸戰隊絕對不會採納這樣的建議。原因很簡單。切薩皮克灣西岸壁壘森嚴,等於讓陸戰隊官兵直接去送死。

那麼,在切薩皮克灣以南的地方選擇登陸點呢?

切薩皮克灣的南面就是維吉尼亞比奇,而這座城市是巴爾迪摩那面最大的工業城市,再往南是羅阿諾克河的入海口。這條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河流非常湍急,在海岸線上衝出了一個巨大的三角洲。顯然,河口三角洲不是適合登陸的地點。繼續往南,則是由幾座條狀環保起來的帕姆利科灣。這是一座典型的近海淺水海灣,平均水深不足十米,而且到處都是暗礁與淺灘。顯然,除非陸戰隊的指揮官發瘋,不然就絕對不會把登陸艦隊送到這種地方去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再往南是利昂諾灣。雖然這是一座開放性海灣,而且沒有河流匯入,條件比帕姆利科灣好得多,但是海灣西岸是向內陸延伸了近兩百公里的沼澤地,而且沒有一條公路與鐵路。要到切薩皮克灣南面大約五百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附近才有適合登陸的地點。

顯然,如果以攻佔切薩皮克灣為目的,就不可能把登陸地點選在這麼遠的地方。

如果不以攻佔切薩皮克灣為目的,而是以掃蕩美國東海岸南部地區為目的,也沒有理由把登陸地點選擇在南卡羅來納州,而是應該選擇在佛羅裡達州或者是喬治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