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29頁

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陸戰隊並沒有自行研製坦克,而是一直使用陸軍的坦克,某些時候出資參與陸軍的坦克研製計劃。大戰期間,陸戰隊則參與了陸軍幾乎所有坦克戰車的研製工作,而且獲得了採購權。只是,在新式裝備的研製中,陸戰隊的許可權在陸軍之後,導致陸戰隊的採購權也在陸軍之後。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即陸戰隊獲得的往往是已經過時的裝備。

整個大戰期間,最先進的坦克戰車肯定是優先提供給陸軍。

某些時候,陸戰隊還能得到先進坦克,可是絕大部分時候,陸戰隊能夠得到的只是被陸軍淘汰掉的裝備。更要命的是,陸戰隊一直在擴軍,而裝備的採購速度遠遠跟不上,所以很多時候不得不接收陸軍的二手貨。

當時,陸戰隊的坦克戰車中,有半數來自陸軍。

雖然這些坦克戰車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養維護,而且服役時間也不算長,再使用十年也不是問題,但是大戰期間,坦克戰車的效能日新月異,很多坦克在服役一年之後,就會面對被淘汰的尷尬局面。

結果就是,陸戰隊獲得的,總是已經被淘汰、或者是即將被淘汰的坦克。

在戰場上,這個問題體現得極為嚴重。

比如,當時陸戰隊的中型坦克以&ldo;獵豹&rdo;為主,而這種坦克的效能僅於德軍的四號坦克相當,實際上就是四號坦克的眾多中國版中的一種,效能已經嚴重落後,配備是七十毫米坦克炮,而不是最新式的八十毫米坦克炮,更不是威力強大的九十毫米坦克炮,在與敵人的新式中型坦克,比如&ldo;超級謝爾曼&rdo;交戰的時候非常吃力,往往要把距離縮短到八百米才能打穿對手的正面裝甲,而&ldo;超級謝爾曼&rdo;能在兩千米外幹掉&ldo;獵豹&rdo;,讓&ldo;獵豹&rdo;在很多時候都只能被動捱打。

更要命的是,陸戰隊並不是很重視這些問題。

主要就是,在登陸作戰中,即便是效能已經落後的坦克,依然能夠輕而易舉的摧毀敵人的固定火力點。更重要的是,在絕大部分時候,陸戰隊的裝甲部隊都能夠得到艦隊與航空兵的支援。也就是說,即便坦克的效能稍微差一些,也能夠依靠火力支援彌補,甚至以此避免與敵人的坦克面對面的交戰。在絕大部分時候,陸戰隊的坦克充當的是佔領戰場的角色,而不是與敵人進行決戰。

此外,陸戰隊的整體裝備水平較差,還與正在縮減的軍費開支有關。

要知道,當時陸軍已經停止採購新式坦克,因此陸戰隊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就能夠買到新式坦克。可惜的是,陸戰隊在裁軍浪潮中,不但沒有縮減兵力規模,反而在擴大,也就沒有足夠多的資金去採購新式裝備。為了維持規模龐大的作戰部隊,陸戰隊甚至得主動要求獲得陸軍在裁軍中退下來的二手貨。

在這場戰鬥中,第三陸戰師偵察應的主要問題就是坦克太差。

如果當時第三陸戰師裝備的是&ldo;東北虎&rdo;式中型坦克,那麼戰鬥將會有另外一個結果。

連第三陸戰師裝備的都是已經被陸軍淘汰的坦克,那麼其他陸戰師就可想而知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推動陸戰隊進行編制改革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裝備效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如果不在編制上做文章,那麼陸戰隊將遭遇更多的挫折,也將在戰場上付出更大的代價。

所幸的是,在這個戰場上作戰的不僅僅是陸戰隊。

事實上,在整個大戰期間,中國海軍陸戰隊擁有的裝備都算不上先進,但是卻是戰鬥力最強的部隊。

原因很簡單,中國海軍陸戰隊是最擅長協同作戰的部隊。

不管是在攻打島嶼的戰鬥中、還是在面向大陸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