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92頁

這份致辭,直接決定了此次首腦會晤的主題。

在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劉伯恩就提出,應該在戰後成立一個相容並包的國際機構,而且應該賦予該機構足夠的權力。

顯然,幾乎所有成員國首腦都表示贊同。

當然,也有不樂意的,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與義大利總理。

白了,劉伯恩的態度,已經讓中國成為了集團中無可爭議的老大,而其他弱小國家都在抓緊機會跟中國親善,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則遭到疏遠,也失去了挑戰中國霸權地位的機會。

問題是,再不樂意,德意兩國也不可能表示反對。

要知道,至少在表面上,劉伯恩的提議是在維護所有國家,特別是那些沒有足夠實力的弱小國家的利益。

如果戰後的世界依然是弱肉強食,小國在遭受了侵略與奴役的時候根本沒有地方去尋求正義,那麼與戰前的世界又有什麼分別呢,而那些在戰爭中做出過貢獻,滿懷希望加入同盟國集團的小國,又如何接受這樣的結果呢?

更重要的是,中國主動提了出來,等於承擔起了保護弱小國家的義務。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德意的領導人怎麼想,也不可能反對。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候反對劉伯恩的提議,反對組建國際機構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反對賦予弱小國家與強國同等的權力與義務,反對弱小國家擁有獨立話語權,就等於把所有弱小國家推入中國的懷抱。

顯然,這是德意當局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甚至可以說,只要德意領導人提出反對意見,劉伯恩就會抓住這個機會,把德意排除在新的國際秩序之外,使之徹底孤立。

德意不反對,大會的第一個議題就是如何來組建這個國際機構。

當然,關鍵是這個國際機構到底有多大的權力,以及責權範圍,還有各個成員國所承擔的義務與責任。

最為重要的就是,這個國際機構對獨立國家是否擁有強制約束力。

得簡單一些,就是這個國際機構是否有權透過包括軍事在內的手段,去制約,或者是打擊某個國家。

只是,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

這就是,這個國際機構的基本行事原則,即必須為之制定一部類似於國家憲法的基本規章。

顯然,這是一項很考智慧的工作。

所幸的是,在同盟國集團中,並不缺聰明人。

做為國家領導人,各國首腦只需要明確基本立場,而具體的協商與談判工作,則由專門人員負責。

當然,這些與顧祝同這樣的軍人沒有多大關係。

參會的,不僅僅有各國首腦,還有陪同前來的其他人員,其中就包括了各國軍隊裡的主要將領與統帥。

讓顧祝同頗感意外的是,他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當然,來找他、或者說是來拜訪他的,都是其他國家的軍人,主要是海軍將領。

大會首日晚上,顧祝同就見到了雷德爾,而且在馮承乾的官邸裡設宴款待了雷德爾,以及隨行的德軍將領。

為了讓顧祝同心事方便,馮承乾把他的大元帥官邸都讓了出來。

主要就是,顧祝同在北京沒有府邸,只有一套算不上大的住房,根本不可能用來宴請其他國家的高階將領。

宴請雷德爾,只是禮節上的,或者說是回請。

別忘了,在柏林的時候,雷德爾是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把顧祝同等中國軍人照顧得無微不至。

雖然顧祝同沒法安排交際花,在中國軍隊裡根本沒有交際花,而且中國的軍方情報機構也不大喜歡使用女特工,但是顧祝同可以讓雷德爾他們嘗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