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0頁

白了,在這個舞臺上,軍事合作只是政治聯合的手段之一。

此時,首腦會晤也有了重大進展。

在中德意三方進行了十多天的閉門磋商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最終答應。在同盟國集團的基礎上組建一個擁有一定實權的國際機構,並且以該機構為基礎,共同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當時,中國外長提議把該機構命名為&ldo;聯合國&rdo;。

三月二十二日,在全體首腦會議上,劉伯恩正式提出組建聯合國。

有趣的是,這個名字當時還沒有確定下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認為應該命名為&ldo;同盟國集團和平與穩定大會&rdo;。義大利則認為應該命名為&ldo;新國際聯盟&rdo;,此外還有一些國家提出了不同的名字。

只是。在最終的表決中,&ldo;聯合國&rdo;這個名字得到的支援最多。

問題是,聯合國並不是最核心的。

按照劉伯恩的提議,聯合國不僅僅是同盟國集團的國際機構,而是所有獨立國家都有權參與的國際機構,包括所有的戰敗國,因此在聯合國大會上。每個國家都有席位,且只有一個席位。

顯然,這根本無法體現出強國的重要性。

要知道,強國也只有一個席位,意味著強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只有一票的權力,與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區別。

問題是,決定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是強國,而不是弱小國家。

這樣一來,就需要另外一個機構來加強前國的地位與影響力,讓強國真正有能力來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這個時候。聯合國存在的價值被提了出來。

白了,聯合國的最基本價值就是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穩定,打擊那些對和平與威脅構成了威脅的勢力。

正是在此基礎上,安理會誕生了。

這個機構的全程是&ldo;安全理事委員會&rdo;,而這才是真正的核心,因為並非所有國家都能成為安理會的成員。

按照中德意協商的結果,安理會總共只有十四個席位,且中國、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義大利為常任理事國。另外十一個為輪值理事國,原則上歐洲、亞洲、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與大洋洲各分得三個、三個、兩個、一個、一個與一個席位,且在聯合國大會成員國中輪流推舉產生。基本原則是在得到五分之一以上聯合國大會成員國支援以上的國家中產生,輪值國的任期為兩年。且任何一個輪值國都不得連任。在安理會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三個常任理事國有一票否決權。在此基礎之上,其他成員國才具有表決權,而且任何決議都需要三分之二的多數支援。

做為核心機構,安理會是聯合國的最高權力機構。

得簡單一些,成員國說賦予聯合國的所有特權,包括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權利都需要透過安理會行使。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聯合國要出兵維護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的和平,就必須由安理會授權某一個成員國或者某幾個成員國組建聯合國部隊,並且由其代為行使維護權。

當然,這也意味著,在某些特定情況下,聯合國擁有透過軍事行動維持和平的權力。

這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即聯合國的軍事力量從何而來。

雖然德意傾向於組建常設的聯合國部隊,即由聯合國的所有成員國派遣軍事力量,組成一支聯合國軍隊,以行使聯合國的維和權力,但是中國更傾向於在需要的時候,才以委託的方式成立聯合國部隊,即聯合國不設常備軍事力量,而是臨時由聯合國的成員國提供用於維和的軍事力量。

最終,因為在經費的分派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中國的主張得到了更多國家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