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3頁

也就是說,閔文燦只是臨時擔任國防部長。

在閔文燦完成了使命之後,肯定需要一位新的、能夠更加有力的推動軍事改革的國防部長。

第六百一十章 你爭我奪

軍事援助,最終是以捆綁的方式進行的,而不是單獨提供某個軍種的武器裝備。

比如,最先接受軍事援助的泰國就獲得了一艘&ldo;唐太宗&rdo;級艦隊航母,一艘&ldo;重慶&rdo;級防空巡洋艦,四艘輕巡洋艦與六艘驅逐艦,而這些戰艦足夠組成一支航母戰鬥群,此外還獲得了一百二十架艦載機,其中八十架將部署到艦隊航母上,另外四十架為備份,平常部署在海軍的機場上。陸軍封面,泰國獲得了一百二十輛中型坦克、一百六十輛履帶式裝甲車與八十輛突擊炮,正好能夠組建一個整編裝甲師。空軍方面,泰國獲得了四百六十架戰鬥機與戰鬥轟炸機,四十中型轟炸機與六十架運輸機,主要用於替換泰國皇家空軍中那些已經嚴重過時的老式作戰飛機。此外,泰國還獲得了二十架反潛巡邏機,一艘大型船塢登陸艦與四艘遠洋潛艇。除掉這些大型裝備,泰國還將用中國陸軍提供的二十四萬支半自動步槍、一萬二千挺輕機槍與四千挺重機槍更換皇家陸軍中的全部槍枝,並且將為這些槍枝採購近十億發各種口徑的槍彈。要知道,在此之前,泰國皇家陸軍的槍枝全部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因此採用的也是德制口徑。雖然絕大部分武器裝備都是無償提供的,但是泰國必須自行承擔運輸與維護費用,還得購買配套的彈藥。

為了這些武器裝備,泰國將在戰爭結束後的五年之內分期支付十四億華元。

可以說,這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因為泰國在戰爭期間每年的財政預算也不到二十億華元。只是。相對於更換全軍主要裝備來講,這點花費算不了什麼了。即便在大戰爆發前,也需要花上數十億華元,而以大戰後的水準,至少要兩百億華元。此外。與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援助相比,這筆花費也小得多。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德意志第二帝國也與泰國進行了接觸,而且提出了為泰軍全面更換武器裝備的援助方案,而泰國將為此花掉四十億華元。僅僅是用在運輸上的費用就高達六億華元。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的武器裝備在效能上還差了很大一截。

當然,這也與泰國本身有關,即泰國本來就是中國的傳統友好國家,又地處南洋,離中國本土非常近。大概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並不認為能夠拉攏泰國,所以在嘗試著與泰國進行接觸的時候。並沒有誠心要跟泰國交好。

在大戰結束之前,同盟國集團中,總共有十二個國家接受了中國的無償軍事援助,包括泰國、伊朗、埃及、蘇丹、摩洛哥王國、土耳其、希臘、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荷蘭、葡萄牙與西班牙。只是,這十一個國家並非全部在戰後成了中國的友好國家。最後只有泰國、伊朗、埃及、蘇丹、摩洛哥王國、土耳其與保加利亞成為了中國的新盟友,而其他國家都搭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車。

只是,受援國也不僅僅是同盟國集團的成員國。

在大戰結束之前,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國沒有把援助範圍擴大到同盟國集團之外,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沒有這麼做。主要就是。大戰還沒有結束,同盟國集團仍然是一個整體,所有國家都得維護這個整體的完整性。並且保持高度統一,因此就不能把軍事援助擴大到集團之外。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就是,戰敗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還沒有確定下來,因此無法接受軍事援助。

更重要的是,某些戰敗國的基本情況肯定會發生變化。在戰爭結束之後肯定會被肢解成多個國家,因此沒有受援的直接物件。

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