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6頁

白了,要不了多久,俄國的內部凝聚力就能使其再度統一到一個政府之下。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從最根本的地方著手,這就是民族。

俄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總共有一百多個民族,而佔主體的俄羅斯族在人口總量中所佔比例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也就是說,俄羅斯族並沒有佔絕大多數,其他少數民族依然有足夠多的人口,特別是幾個主要少數民族。

這樣一來,按照民族來分割俄國,就有了可行性。

雖然民族不等同於國家,但是民族是國家最堅實的基礎。

正是如此,中德雙方最終都認為,應該在俄國成立民族國家,即允許人口超過一百萬的民族透過自決的方式決定是否成為獨立國家。

當然,這僅限於少數民族聚居地。

按照這個原則,俄國被肢解成十八個國家,即以俄羅斯族為主的新俄國,烏克蘭、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拉託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遠東自治共和國、鄂霍茨克共和國與西伯利亞共和國。

在這十八個國家中,只有俄羅斯民主聯邦、即新俄國,烏克蘭與西伯利亞共和國算得上是大國。前者擁有舊俄國百分之四十的人口,總量將近四千萬,後者擁有舊俄國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區,而且人口在兩千萬以上,而最後的西伯利亞共和國擁有舊俄國最為重要的資源產區,且國土面積最大,達到了五百七十萬平方公里。

當然,這並非中德在俄國鬥爭的結束,而只是新的開始。

這十八個國家中,除了新俄國之外,有六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關係密切,而另外十一個國家均與中國交好。

顯然,這個結果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極為不利。

主要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都是歐洲地區的國家,而這些國家不但人口多,還缺少資源。

顯然,這成了中德新的矛盾。

第六百一十二章 決裂

在肢解俄國的&ldo;多元方案&rdo;確定下來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開始大舉向東滲透,而主要目標就是新俄國。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行為,根本無助於劃解中德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要知道,在&ldo;多元方案&rdo;中,新俄國應該是一個擁有獨立自主權的國家,而中德兩國都不應該幹預其內政。

原因很簡單,這個國土從內高加索到北冰洋的國家,是中德的戰略緩衝區。

做為戰略緩衝區,必須具備一個要素,即在強權之間保持中立,不能偏向於任何一個強權國家。

顯然,如果新俄國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就失去了戰略緩衝區的價值。

可以說,這會導致難以想像的後果。

假設一下,如果新俄國被德意志第二帝國完全控制,那麼在戰後,新俄國肯定會竭力謀求統一全俄,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出於對抗中國的需求,會支援新俄國的統一行動,從而引發戰爭。對於脆弱的中德關係來說,即便由新俄國發起的統一戰爭只是一場區域性戰爭,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要知道,中國肯定會設法阻止新俄國的統一行動,如果切身利益受到威脅還會採取軍事行動。到這一步,就將出現中德進行直接軍事對抗的可能性,而這必然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由此可見,確保新俄國保持獨立性,並且由此保持中立,有很大的政治意義。

為此,中國必然會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擴張行為。

結果就是,在戰爭還沒有結束的時候,中德就在新俄國的政治體制上產生了矛盾。

德意志第二帝國、準確的說是德皇希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