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15頁

結果就是,到曼谷首腦會晤的時候,劉伯恩不得不親自提出這個問題。

可惜的是,在首腦會晤上。劉伯恩也沒有得到多數同盟國成員的支援,反而遭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首相的質疑。

這就是。中國在沒有付出相應的代價的情況下,憑什麼獲得金融主導權?

到這一步,中國當局就不得不在其他方面做文章了。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幫助所有國家在戰後進行重建的&ldo;世界經濟復甦計劃&rdo;被提到上了中國當局的議事日程。

在該計劃中,任何國家都有資格成為受援國。

只是,並非所有國家的受援級別都一樣。

有趣的是,這個對戰後世界秩序影響極其深遠的計劃。並沒有由政府負責,而是由軍方負責。

事實上,這也是國防部在成立之後,做的第一件大事。

在這個計劃中,顧祝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一九四九年六月,在國防部宣告成立之後,顧祝同擔任了國防部海軍事務副部長。

當然,這只是一個臨時職務,在國防部正式組建之後,這個職位將被撤消。取而代之的是總參謀部的參謀長聯絡會議。也就是說,這個職位本身只是為了在國防部成立之後推動軍事改革。當時總共有四位軍種與兵種事務副部長,其職責都一樣,即在國防部的領導下推動軍事改革。

在國防部主導對外援助的情況下,顧祝同首先提出,可以減免部分國家的戰爭債務。

事實上,讓國防部主導對外援助工作,主要原因就是。同盟國集團的所有成員國都有巨額戰爭債務,而中國是主要債權國。

根據中國當局在戰後公佈的一份資料,到大戰結束的時候。除中國之外,同盟國集團各成員國的戰爭債務總量高達四千六百億華元。而中國的戰爭債務只有不到一千億華元,因此中國是三千多億戰爭債務的債權國。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以一九五零年的幣值,三千六百億華元相當於一萬四千噸黃金。

也就是說,同盟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的淨債務,需要用一萬四千噸黃金才能抵償。

顯然,這超過了同盟國集團其他成員國的償債能力。到大戰結束的時候,除中國之外的同盟國集團成員國中,黃金儲備最多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總共不到兩千噸,其次是儲量接近一千噸的義大利,而其他所有國家的黃金儲備量都在五百噸以內,這些國家的黃金儲備總量不到一萬噸。

顯然,如果中國不減免部分戰爭債務,那麼同盟國集團的其他成員國就會被壓垮。

至於經濟發展,就只是水中望月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減免其他國家的戰爭債務是推動世界經濟在戰後復甦的主要動力,也是必要手段。

問題是,這等同於中國替其他國家承擔了債務。

顯然,要讓中國政府來償還這麼巨大的債務,也是非常不現實的事情。

要知道,即便到大戰的最後一年,中國政府的財政預算也不到兩千億華元,而且赤字佔了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中國政府也沒有償還能力。

這下,問題嚴重了。

要知道,中國政府只是名義上的債主,債權實際上在中國企業手裡,如果債務國不肯償還、或者是無法償還,那麼就得由中國政府來償還。更要命的是,如果中國政府也無力償還的話,除了政府會破產之外,中國的經濟也將遭受重創。

白了,如果不找到一個合適的解決辦法,僅僅是減免其他國家的債務,中國經濟就會崩潰,從而導致全球性經濟衰退,那些獲得了債務減免的國家,也不可能從中獲得任何實質性好處。要知道,戰後的世界經濟必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