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1頁

這就是,中國海軍在彈道飛彈領域的巨大投入,為開發彈道飛彈與運載火箭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

只是,中國海軍並不是中國航天工程的主要成員。

原因就是,中國海軍需要的是能夠裝到潛艇上的彈道飛彈,而不是用來向太空發射衛星與宇宙飛船的運載火箭。

雖然這兩種運載工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彈道飛彈稍加改造就能成為運載火箭,而運載火箭只需要改變末端飛行軌跡就能成為彈道飛彈,但是兩者又有極為明顯的區別,彈道飛彈是武器,而運載火箭是工具。

對中國海軍來說,兩者最大的區別在動力系統上。

這就是,運載火箭大多採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而海軍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要把彈道飛彈裝到潛艇上,並且具備水下發射能力,最好採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而不是推比更大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

當然,中國海軍也投資研製過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潛射彈道飛彈,並且裝備到了幾艘潛艇上。只是,這只是臨時應急措施,主要解決海軍有無戰略投送能力的問題,隨後就把全部研究資源用在了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上,並且由此拉開了長達數十年,分成了數代的潛射彈道飛彈的研製史。

正是如此,世界上的第一艘戰略飛彈潛艇與第一艘戰略核潛艇都在中國誕生。

一九五二年,中國海軍將&ldo;雙髻鯊&rdo;號大型遠洋潛艇改造成了世界上第一艘彈道飛彈潛艇。主要就是,在潛艇指揮臺圍殼後面安裝了兩具用來儲備彈道飛彈的發射筒,只有當潛艇在海面上的時候才能發射。

當然,這只是一艘試驗性質的潛艇,主要就是驗證能否把彈道飛彈裝到潛艇上,以及能否從潛艇上正常發射。

隨後的幾年間,中國海軍用&ldo;雙髻鯊&rdo;號進行了數十次飛彈發射試驗。

此後,中國海軍還專門建造了一艘彈道飛彈潛艇,把發射筒的位置由指揮臺圍殼轉移到了耐壓殼體內,而且數量增加到四具。

只是,這些都不是中國海軍理想中的戰略打擊平臺。

前期的積累,都是為了最後的大爆發。

第六百二十七章 應急手段

因為在全球範圍內都沒有足夠實力的潛在對手,所以在戰後,中國海軍對攻擊型核潛艇的需求並不強烈。

當然,這並不表示攻擊型核潛艇不重要。

在確定首先把核動力裝置用於潛艇之後,中國海軍就開始做相關的戰術理論研究,並且得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結論,即核動力裝置能夠賦予潛艇極強的生存能力,能把潛艇的作戰效率提高十倍以上。

也就是說,攻擊型核潛艇擁有比常規潛艇強大得多的戰鬥力。

對中國海軍來說,這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雖然在大戰期間,最出名的潛艇部隊屬於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但是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所取得的戰績絲毫不差,甚至全面超過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ldo;狼群&rdo;。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中國海軍的潛艇在大戰期間總共擊沉了敵對國的一萬二千多艘艦船,戰績達到了二千六百萬噸,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在大戰期間,只擊沉了一萬餘艘艦船,戰績不到兩千萬噸。

由此可見,潛艇在中國海軍中也擁有很高的地位。

只是相對而言,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並不那麼引人矚目。主要就是,中國海軍的真正主力是以航母為核心的艦隊,而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主力是潛艇,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ldo;狼群&rdo;更受關注。

白了,中國海軍的潛艇部隊並不亞於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潛艇部隊,只是被中國海軍強大的水面艦隊給遮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