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37頁

對海軍來說,在戰後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獲得投擲原子彈的能力。

顯然,在戰略型核潛艇問世之前海軍只有戰術平臺。沒有戰略平臺。

結果就是,中國海軍在原子彈小型化工程上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因為海軍比空軍更加需要讓原子彈做得更小一些。

所幸的是,技術進步的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料。

到一九五四年,中國軍方就製造出了第一枚可以由戰術飛機攜帶的原子彈,其質量僅有一點四噸。

雖然比起後來的核彈頭,這依然是一枚十分巨大的炸彈。要知道。中國在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研製的最先進的核彈頭,其質量僅有一百三十四公斤、爆炸當量在五萬噸到二十萬噸之間可調,一枚射程高達一萬二千公里的潛射彈道飛彈可以搭載十二枚。而且能夠分別打擊十二個目標。但是與最初的原子彈相比,這種只有一點四噸重的原子彈已經足夠小了。小到能讓艦載攻擊機攜帶。

正是如此,在大戰後,中國海軍艦載航空兵的發展,準確的說是新式艦載攻擊機的研製都以搭載原子彈為基本要求。

經過艱苦努力,中國海軍在一九五六年獲得了第一種能夠搭載原子彈的艦載攻擊機。

由此,海軍獲得了極為寶貴的核打擊能力,並且在洲際彈道飛彈與戰略型核潛艇問世之前成為了空軍戰略航空兵的有力補充。

當然,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攻擊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二十七噸。

要知道,在大戰期間,中國海軍最重的艦載機也只有十噸,大部分艦載機的重量都在十噸以內。

結果就是,海軍需要更大的航母。

可以說,正是艦載機的大型化,推動了航母的大型化,而中國海軍也正是因此徹底放棄了建造小型航母的念頭。

當然,對中國海軍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德全面對抗。

事實上,在劉伯恩發表著名的&ldo;雅溫得講話&rdo;之前,中國海軍就在為中德全面對抗做準備了。

從一九五一年開始,中國海軍就把重點轉向了北大西洋。

當年,剛剛當上參謀長會議主席的顧祝同就批准了一項工程,即動用四億華元擴大中國在北大西洋上的海軍基地。

三年之後,中國在北大西洋的主要海軍基地的容納能力擴大了兩倍。

在一九五二年,顧祝同還簽署命令,正式把第四艦隊與第六艦隊合併為大西洋艦隊,並且為之保留了九艘艦隊航母。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比例。

到一九五七年,顧祝同再次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時候,中國海軍還透過與埃及簽署同盟條約,獲得了亞歷山大港的使用權,隨即就在此大興工程,修建了中國海軍在地中海上最大的海軍基地。

更重要的是,還建造了在大西洋上唯一能夠對航母進行全面維修的大型船塢。

從此之後,亞歷山大港就成為了中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最重要的海軍基地,也是大西洋艦隊最重要的母港。

除此之外,中國海軍還在馬爾他、直布羅陀、卡薩布蘭卡等地修建了海軍基地。

在英國透過全民公決擺脫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佔領,恢復了正常國家權力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樸茨茅斯港與斯卡帕灣。到一九六八年,在挪威加入了由中國發起的泛大西洋公約組織之後,中國還獲得了歐洲大陸上的港口。到此,中國海軍完成了對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的戰略包圍。

白了,在透過這一系列的行動之後,中國海軍已經能夠封鎖德意志第二帝國本土,甚至是封鎖整個歐洲大陸。

當然,大部分行動都是在中德全面對抗,也就是中德冷戰爆發後進行的。

對中國海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