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89頁

問題是,做這些。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獲得實際的好處。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瓜地馬拉的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即遏制中國在中美洲地區的擴張行動。

白了,只要能損害中國的利益就行了。

只是,這個理由不能拿到檯面上來。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是害怕發生在喀麥隆的事情在瓜地馬拉上演。這就是,大戰結束之後,喀麥隆的民族獨立運動組織就希望透過聯合國,擺脫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殖民統治。成為獨立國家。只是,剛剛成立的聯合國,需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支援,也就沒有對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給予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沒有手軟,立即出兵鎮壓了喀麥隆的民族獨立運動。問題是。鎮壓並非長久之計,而且戰後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非常虛弱,根本承受不起大規模對外軍事行動的負擔。為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放鬆了對喀麥隆的管制,不但賦予殖民地政府更多的自治權,還授權組建了以本地人為主的軍警部隊。以減輕德軍的作戰負擔。數年之後,喀麥隆再次爆發民族獨立運動,而這次在鎮壓行動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不是德軍,而是當地軍隊。也正是如此,喀麥隆在獨立之前就出現了軍事強權,而且由軍事強權把持的殖民地政府獲得了除外交之外的所有國家權力。可惜的是,好景不長,喀麥隆的民族獨立運動迅速轉化成了爭取民族獨立與民主自由的革命,並且在一九六二年取勝,組建了民主政權。

發生在喀麥隆的事情,顯然有中國的影響。

德意志第二帝國害怕的是,中國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很有可能把德意志第二帝國排擠出中美洲地區。更重要的是,如果瓜地馬拉的民主革命取得成功,肯定會波及到北面的墨西哥。

顯然,這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接受的結果。

要知道,按照中國對美國的劃分,墨西哥在戰後與民主美國、聯邦美國接壤,卻沒有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把持的邦聯美國交界。也就是說,墨西哥國內政局已經受到兩個親華美國的影響。為了杜絕來自兩個美國的民主思潮,墨西哥當局在邊境線上建立起了長達兩千多公里的隔離帶。

只是,這些努力並沒有產生多大的效果。

如果墨西哥再受到來自南面的衝擊,特別是一個弱小的中美洲國家都能夠在中國的幫助下建立起民主政權,那麼墨西哥國內爭取民主政治的勢力肯定會大受鼓舞,而親德的墨西哥政權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顯然,絕不能讓民主運動從瓜地馬拉北上。

問題是,支援獨裁政府的代價太高昂了。

喀麥隆在獲得獨立之前,打了三年內戰,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支援殖民地獨裁政權。根據後倆披露的資料,在這三年間,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給殖民地獨裁政權的軍事費用高達二十二帝國金馬克,約和四十億華元。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的三年間,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政府的年度平均財政預算不到八百億帝國金馬克。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拿出了相當於中央政府年度財政開支的百分之一來支援這場內戰。

事實上,這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國花在喀麥隆的軍事費用,相當於其軍費開支的百分之十五。

可以說,這是一個高得嚇人的比例。

要知道,喀麥隆只是非洲西部的一個小國。

即便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沒能阻止喀麥隆獨立,也沒有能夠阻止獨立之後的喀麥隆投入中國懷抱。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乎的不是瓜地馬拉,而是墨西哥。

戰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在支援墨西哥的軍事政權,並且幫助其鎮壓國內的民主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