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8頁

所幸的是,末次信正並不積極。

聯合艦隊一直在對馬島附近活動,根本沒有向西航行。

二十五日凌晨,馮承乾下達了戰鬥命令。

五點剛過,在李向龍的率領下,十架&ldo;福克&rdo;與八架&ldo;海鷗&rdo;依次升空,前去搜尋聯合艦隊。

駕駛這十八架飛機的,都是李向龍親自挑選的優秀飛行員。

只是,在夜間執行偵察任務,依然很有難度。

馮承乾沒有抱太大的希望,等到所有偵察機起飛後&ldo;大鵬&rdo;號就減速轉向,沒有繼續向對馬海峽航行。

如累能夠找到聯合艦隊,自然再好不過。就算沒有找到,也沒有必要冒險。

事實上,這個時候,馮承乾高估了對手,或者說把&ldo;加賀&rdo;號的威脅誇大了。

不可否認,由戰列艦改造而來的&ldo;加賀&rdo;號是一艘非常龐大的航母。最初&ldo;加賀&rdo;號是日本海軍規劃中的&ldo;土佐&rdo;級戰列艦的二號艦,在完成設計之後&ldo;華盛頓條約&rdo;正式生效,日本受到限制,只能完成兩艘已經開工的&ldo;長門&rdo;級戰列艦,而更加強大的&ldo;土佐&rdo;級戰列艦必須廢棄。問題是,當時日本海軍已經下了訂單,承擔建造工作的神戶川崎造船廠也向下游廠商下達了訂單,比如日本幾家鋼鐵廠已經為這艘戰艦生產出了上千噸鋼材。在此背景下,日本海軍做了緊急調整1

把&ldo;加賀&rdo;號改為航母,也由此使上千家日本企業的數十萬工人獲得了工作機會。

因為有戰列艦的底子&ldo;加賀&rdo;號的滿載排水量接近四萬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ldo;加賀&rdo;號的排水量幾乎是&ldo;鳳翔&rdo;號的四倍,是&ldo;大鵬&rdo;號的二點五倍!

得益於巨大的排水量&ldo;加賀&rdo;號能搭載八十多架艦載飛機,航空作戰能力在當時絕對是世界一流,與美國海軍的&ldo;列剋星敦&rdo;號非常接近,遠超過&ldo;鳳翔&rdo;、&ldo;大鵬&rdo;這些全新建造的航母。

可惜的是,日本海軍上下,都沒有正確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

&ldo;加賀&rdo;號建成的時候,日本海軍甚至沒有合適的艦載戰鬥機!

此外,受初始設計限制&ldo;…加賀&rdo;號的航空作戰能力並沒有像噸位那樣明顯,跟後來出現的艦隊航母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當時日本海軍沒有效能先進的艦載攻擊機。

&ldo;加賀&rdo;號進入日本海的時候,只搭載了三十多架艦載戰鬥機,也就只能為聯合艦隊提供防空掩護。

顯然,只有戰鬥機的航母,算不上真正的航母。

要知道,航母的主要價值體現在進攻上,或者說只有用於進攻,航母的戰鬥力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這一點,在&ldo;大鵬&rdo;號上體現得極為明確。

在只能搭載三十四架艦載飛機的情況下&ldo;大鵬&rdo;號上有二十四架攻擊機,只有十架戰鬥機。很明顯&ldo;大鵬&rdo;號的主要任務就是進攻,可以說是特混艦隊的主要攻擊力量,其他戰艦,包括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這些主力艦,都是為&ldo;大鵬&rdo;號服務的。在聯合艦隊,情況卻截然不同,進攻的主要力量依然是主力艦&ldo;加賀&rdo;號只是配角,其主要職責只是為主力艦提供掩護。

這種戰術使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