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8頁

到一九三四年中期,江南造船廠、北方造船廠與廣州造船廠已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造船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

對馮承乾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重大的收穫。

要知道,隨著日本在一九三四年三月支付了第一筆賠款,中國海軍已經不存在經費上的問題了。

按照馮承乾與吳鐵生達成的協議,日本的戰爭賠款將有百分之六十用於軍事建設,而海軍獲得其中的百分之六十。

日本第一筆賠款為六億華元,因此海軍獲得了二億多,超過了當年的海軍軍費預算。

這筆錢中,一半被馮承乾拿來建造與採購戰艦。

如果算上當年的軍費撥款,中國海軍有大約一點七億華元用於建造戰艦,而這相當於一九三三年之前三年的總和。

錢不是問題,關鍵就是如何合理的花掉這些錢。

雖然以當時的情況,從德意志第二帝國採購戰艦是最簡單、也是最快捷的途徑,但是馮承乾並沒打算這麼做,一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的戰艦不符合他的要求,二是得扶持民族造船業。

顯然,在這個時候,增強造船能力,比建造戰艦更加重要。

一九三三年底,借第二次全國大選即將召開的機會,馮承乾回到北京,與吳鐵生等人進行了一次深層次會談。

從根本上講,不管是發展造船業、還是擴充海軍,都需要一個明確的目的。

沒有目的,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好的結果。

那麼,中國發展造船業、或者說是擴充海軍的目的是什麼?

在當時,恐怕除了馮承乾之外,沒有人知道。

也正是如此,馮承乾必須跟吳鐵生等人深入探討這個問題,至少得讓這些統領國家的人明白接下來應該幹什麼,以及所作所為是為了什麼。

事實上,這不是一個只存在於領導階層中的問題。

當時的中國,在打贏了對日戰爭之後,全國上下都突然失去了目標,似乎這場戰爭本身就是中國現代化的目標。可以說,即便是平民百姓都認為,既然已經打敗了日本,那還有什麼好追求的呢?

毫無疑問,如果這種思想得不到遏制,將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

要知道,勝利已經讓中國軍民開始輕敵,甚至讓很多人認為,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

顯然,中國並沒有完全婁敗日本,更別說超越日本,離世界大國也遠得很。

中國需要一個目標,中國的領導集團更需要一個目標,一個能夠看得見,而且能夠實現的目標。!。

第三十八章 戰略目標

在確定國家的戰略目標之前…馮承乾還要做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說服吳鐵生不再參加總統選舉。

一九二三年,吳鐵生首次正式擔任中華民主共和國總統,並且在一九二八年,毫無懸唸的在全民大選中當選總統,成為中華民主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當選的總統。因為憲法中沒有規定總統的連任次數,所以在法律層面上,吳鐵生依然有資格參加大選,也極有可能再次當選。

要知道,對日戰爭勝利,讓吳鐵生成為了民眾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可以說,只要他參加選舉,就不會有任何懸念。

問題是,如果吳鐵生第三次當選總統,等於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必然會對中國的民主政治產生負面影響。

可是,有資格替代吳鐵生的,只有馮承乾。

要知道,當時馮承乾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比吳鐵生低,只是他一直不熱心政治,也很少參與政治活動。別的不說,馮承乾唯一的政治身份是中華團結復興黨黨魁,而這個職務屬於民間性質,與官方沒有半點關係。馮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