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7頁

可以說,到一九三九年,帝國陸軍對未來的裝甲戰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認識。

當時,帝國陸軍中,已有四個獨立坦克師(相當於後來的裝甲師),帝國陸軍首先把坦克集中起來使用。更重要的是,魯登道夫也非常清楚坦克的價值,在他制訂的計劃中,從北面突破法國邊境防線的主力就是坦克叢集,而在德軍的部署中,四個坦克師全部放在了德比邊境地區。也就是說,只要戰爭爆發,這四個師將作為德軍的先頭部隊,首先向並不牢固的法比邊境發起衝擊。

僅此一點,就決定了德法陸軍的優劣。

雖然在坦克數量上,法國陸軍不比帝國陸軍少多少,而且質量也不差,但是在坦克戰術上,兩國陸軍有如雲泥。

當戰爭再度爆發的時候,法國的遭遇不會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好多少。

要知道,此時,法國還沒有完成德法邊境防線的建設工作呢,而其北面敞開的國內更是脆弱不堪。

德意志第二帝國信心滿滿,馮承乾也不得不快馬加鞭。

五月一日,馮承乾回到青島,中國海軍開始進行戰前動員。

按照馮承乾下達的命令,中國海軍將在五月的最後一天完成全部動員工作,到時候所有官兵都將歸建,戰艦則要完成全部維護工作。

只要德法開打,中國海軍就將再度出征。!。

第五十五章 虛與委蛇

一九四零年五月五日,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法國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當局在一個月之內把陸軍總兵力削減到五十萬,並且拆除在德法邊境地區修建的軍事工事,宣佈嚴格遵守柏林和約。

當天,法國當局就做出回應,表示裁軍與拆除防禦性工事將嚴重危害法國的國家安全。

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退讓,五月六日就宣佈進行軍事動員,把部署在西部的德軍總兵力增加到一百二十萬。

似乎,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了。

五月八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出面調停,邀請德法兩國代表前往華盛頓,透過協商解決兩國矛盾。

有趣的是,羅斯福並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者。

戰後公佈的一些資料表明,當時羅斯福最關心、也是最讓他頭痛的,依然是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到一九四零年,美國已經在經濟危機中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的社會財富。雖然在新政的推動下,美國的經濟形勢從一九三六年開始好轉,但是並不明顯,而且還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問題。

當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聯邦政府欠的債太多了。

說得不客氣一點,如果不是聯邦政府破產會導致社會動盪,使那些手持政府欠條的銀行得不到半點好處,美國聯邦政府早就別想從銀行借到一分錢了。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聯邦政府能在什麼時候把欠債全部還清。

到一九三九年,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負擔已是超過當年聯邦稅收總額。

在這個時候,這幾乎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此外,美國各個州政府也背負著沉重的債務負擔。

如果把美國各級政府的債務平均分攤,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欠債數萬美元而在一九三零年代,這筆錢差不多能買到一公斤黃金。也就是說,美國的債務負擔,差不多相當於一萬噸黃金了。

更重要的是,依然有很多由經濟危機引發的問題並沒得到解決。

比如,到一九三九年底,美國依然有大約六百萬失業工人,相當於美國可勞動男性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這是個什麼概念?

即便絕大部分夫女都不用工作,也意味著每五個勞動力中,就有一個失業。

羅斯福非常聰明,也就知道新政救不了美國而真正能夠把美國帶出經濟危機泥潭的只有戰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