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4頁

馮承乾沒有多做解釋,他也用不著向其他人解釋。!。

第五十九章 永遠銘記

第五十九章

永遠銘記

馮承乾登上海軍的艦載飛機時,劉伯恩在總統府,透過廣播電臺發布了對日宣戰書。

幾乎同時,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越過比法邊境線,發動了代號&ldo;腓特烈大帝&rdo;的對法進攻行動。

要到幾個小時之後,也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上午八點半,德皇才會對法國宣戰。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在凌晨發起進攻,算不上不宣而戰,因為德皇早在一個月前就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在六月一日凌晨零點之前做出回應,不然將意味著德法進入戰爭狀態。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是打第一槍的國家。

六月六日上午,東京時間八點,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就發布了對華宣戰書,而且理由是與中國同盟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悍然入侵與日本同盟的法國,因此日本有義務,幫助法國向中國開戰。

這算什麼理由?

要知道,法日秘密軍事同盟條約僅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針對中國,而且中國沒有向法國宣戰。

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以這個理由向中國宣戰的時候,法國都沒有向中國宣戰。

這下,問題來了。

打第一槍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是法國、更不是中國,而是日本!

美國東部時間六月五日夜間,羅斯福就在白宮發表講話,宣稱美國保持中立,不會介入這場戰爭。

顯然,羅斯福非常無奈。

如果打第一槍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哪怕是中國,羅斯福都有理由向國會提出,美國只應有條件的保持中立。如此一來,美國就能利用起龐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為法日等友好國家提供援助。

處境尷尬的,還有靠向法日俄軸心的英國。

要知道,英國對日本的印象非常不好,而現在日本打了第一槍,英國國內上下反戰情緒高漲,連很多之前主戰的國會議員都認為,英國沒有理由加入由日本挑起的戰爭,也就應該保持中立。

問題是,英國能保持中立嗎?

德軍首先發動進攻,而且準備充足,法軍卻連動員工作都沒完成,顯然法國不可能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對手。甚至可以說,就算紅俄在第一時間參戰,也不見得能夠使法國免於戰敗。

更要命的是,紅俄沒有在第一時間參戰,而是保持了沉默。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當時紅俄對戰略局勢做了錯誤判斷,認為德軍在東線保留了至少兩百個師的兵力,因此俄軍即便在六月六日發動進攻,也不見得能夠迅速突破邊境防線,迫使德軍向東線增兵。更重要的是,紅俄對戰爭爆發的時間也判斷錯誤,認為大戰最快要到九月份才會爆發。有趣的是,紅俄做出這一判斷的原因,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即當時為紅俄服務的一名雙面間諜提供了一份極為重要的資料,即德軍的作戰計劃,其中明確提到德軍要到九月份才能做好兩線作戰的準備工作,而德意志第二帝國高層擔心兩線作戰,因此不會在九月之前發動戰爭。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在戰爭爆發的時候,紅俄根本就沒有做好參戰準備。

當時,紅俄部署在西部地區的軍隊高達三百五十萬,其中一百二十萬是正規軍,此外還有大批兵員正在源源不斷的趕來。按照紅俄總參謀部制訂的戰爭計劃,俄軍最遲將在八月底發動進攻。

顯然,俄軍的總兵力明顯超過了德軍。

戰爭爆發的時候,德軍總兵力只有四百五十萬,其中一百五十萬是正規軍,三百萬是預備役部隊。正規軍中的一百二十萬,已經投入對法戰爭,因此德軍在東線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