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2頁

顯然,陸戰隊航空兵取代了第五陸戰師,成了戰場上的主角。

在成為獨立兵種之前,陸戰隊就組建了航空兵,只不過當時被稱為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部隊。

有趣的是,這件事與海軍有很大的關係。

這就是,在大戰行將結束的時候,陸海空三軍對軍事改革進行了妥協。而海軍將在改革中失去所有岸基航空兵,僅保留艦載航空兵。為了把損失降到最低,海軍把部分岸基航空兵轉交給了陸戰隊。

白了。陸戰隊成為獨立兵種之後,其航空兵就不受海軍節制了。

為了讓陸戰隊有保留航空兵的充足理由。海軍還做了一件很絕的事情,即在大戰結束前把六艘狀態還算理想的艦隊航母變成了兩棲攻擊艦,而且編入了登陸艦隊,即在實質上交給了陸戰隊。

事實上,這六艘艦隊航母當時根本沒有做改動,就是艦隊航母,而不是兩棲攻擊艦。

既然如此,海軍陸戰隊自然有理由在這六艘兩棲攻擊艦上部署艦載航空兵,而且理由是在登陸作戰行動中為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與空中掩護,更有效的配合登陸部隊作戰,提高作戰效率。

正是如此,陸戰隊在成為獨立兵種之後,保留下了航空兵。

隨後,陸戰隊投資對六艘艦隊航母進行了改造,使其成為了兩棲攻擊艦。主要就是在尾部增加了一個塢艙,能夠容納幾艘大型登陸艇,而機庫也因此減小了許多,所能搭載的艦載機減少了一半以上。

在登陸艦隊中,兩棲攻擊艦的主要價值在於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

為此,兩棲攻擊艦主要搭載攻擊機。

只是,在直升機大規模裝備部隊,而且其價值在戰場上得到體現之後,兩棲攻擊艦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轉變。

這就是,其艦載機不再以攻擊機為主,而是以直升機為主。

此外,因為沒有安裝彈射器,採用的還是直通飛行甲板,因此兩棲攻擊艦無法搭載噴氣式艦載機。

在一九六二年,陸戰隊就逐步用直升機取代了螺旋槳艦載攻擊機。

雖然陸戰隊沒有淘汰掉螺旋槳艦載攻擊機,而是把這些攻擊機部署到航空站,在名義上保留了上艦的能力,但是陸戰隊航空兵基本上已經喪失了空中打擊能力,其主要任務轉變為空中投送。

得簡單一些,就是用直升機往前線運送作戰部隊與物資裝備。

推動這一改革的,正是景虎。

一九六零年,景虎以陸戰隊指揮官的身份,參與了在印度尼西亞的作戰行動,而且在戰鬥中認識到了直升機的巨大價值。第二年,他就成為了陸戰隊參謀長,隨即開始對陸戰隊航空兵進行改革。

正是在他的推動下,陸戰隊航空兵率先接納了直升機,而且把直升機當成主力使用。

要知道,當時連陸軍都沒有認識到直升機的巨大價值,而海軍也僅僅把直升機當成了用於補充現有反潛系統的反潛作戰平臺。至於空軍,根本就不重視直升機,甚至不願意在直升機上花一分錢。

在景虎的努力推動下,陸戰隊率先建立了一支以直升機為主的航空兵。

事實上,這也正是景虎主張在瓜地馬拉嘗試使用空中突擊戰術的主要原因,即陸戰隊在空中突擊作戰領域的準備工作做得最為充足。雖然當時陸軍航空兵已經成立,而且也是以直升機為主的空中力量,且陸軍航空兵擁有的直升機數量是陸戰隊航空兵的三倍,但是陸軍航空兵還沒有搞明白直升機的主要用途,而且陸軍的地面作戰部隊也沒有針對空中突擊作戰而進行編制調整。

顯然,景虎想把握住這個機會,讓陸戰隊去證明空中突擊作戰的巨大價值。

六艘兩棲攻擊艦,最多能搭載一百四十四架中型運輸直升機。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