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1頁

更重要的是,由丁明聰提出的&ldo;裝備效益&rdo;概念,最終獲得了軍方的承認。

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果沒有丁明聰,那麼研製新式裝備的巨大花費,肯定會在二十年內壓垮中國經濟。

當然,丁明聰所做的貢獻絕不止這麼一點。

事實上,正是在軍事管理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讓中國最終在長達半個世紀的中德冷戰中堅持到了最後。

只是,在一九六八年,沒有一位軍人把丁明聰當成是一個合格的國防部長。

相對而言,景虎對丁明聰的態度還算友好,畢竟陸戰隊的規模並不大,而且大部分裝備都與陸軍或者海軍有關,獨自承擔的裝備專案少之又少,也沒很少在裝備研製問題上與丁明聰發生衝突。

至於其他三位參謀長,恐怕只想把丁明聰活剝生吞掉。

只要看看三位參謀長看丁明聰的眼神就能知道,如果哪天丁明聰出了車禍,他們肯定會開香檳慶祝。

要知道,即便是一向溫和的田黛芳對丁明聰也無半點好感。

在一次閒談中,田黛芳就打趣的跟景虎提到,十九年前,他沒有讓丁明聰乘坐的那艘驅逐艦按時出港是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失策。就景虎所知,當年丁明聰被派往美國,負責對美國的戰爭損失、以及戰後重建進行統計,而他乘坐的&ldo;資陽&rdo;號驅逐艦在到達珍珠港後,因為收到了潛艇威脅警報,田黛芳讓&ldo;資陽&rdo;號留了下來,沒有跟隨船隊前往舊金山,而船隊在出港的第三天就遭到潛艇伏擊,兩艘驅逐艦與四艘商船被擊沉,其中就包括頂替&ldo;資陽&rdo;號的&ldo;長興&rdo;號驅逐艦。

田黛芳如此怨恨丁明聰,自然有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百三十七章 受夠了

田黛芳是中國海軍的第二位參謀長,因此人們會拿他跟前任,也就是顧祝同做比較。

顧祝同擔任海軍參謀長的八年,可以說是中國海軍在戰後的第一個輝煌時期,也是海軍最得意的八年。在這八年裡,大刀闊斧的軍事改革對海軍的影響微乎其微,而且主要是正面影響。甚至可以說,在這八年裡,即便只有四年由顧祝同擔任參謀長會議主席,他的影響力也遠在其他將領之上。

相比之下,田黛芳就遜色得多了。

田黛芳上任之後,軍事改革就波及到了海軍,而海軍的艱苦歲月也就由此開始,曾經的輝煌難以再續。

當然,這也不能全怪田黛芳。

不管是顧祝同、還是田黛芳擔任海軍參謀長,軍事改革的大刀遲早會落到海軍頭上,而顧祝同只是推遲了這一天的到來。如果顧祝同沒有退役,就算還能堅持幾年,海軍也不可能永遠不受影響。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到一九六一年,不管是不是顧祝同擔任海軍參謀長,海軍都得進行改革。

顯然,田黛芳只是接住了接力棒。

問題是,人們知道的只是坐在海軍參謀長位置上的人是誰,以及海軍在哪位將領擔任參謀長的時候開始走下坡路。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在任期間為海軍爭取了太多的額外利益。

結果就是,在田黛芳擔任海軍參謀長的時候,海軍不得不為此承受懲罰,成為國防部重點壓制物件。

田黛芳擔任參謀長的第一年。海軍就損失了戰後最大的造艦專案。

這就是&ldo;共和國&rdo;號超級航母。

&ldo;共和國&rdo;號航母的設計工作在一九五四年啟動,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搭載作戰半徑為一千五百公里的重型攻擊機,以便讓海軍獲得有限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打破由空軍壟斷了的戰略力量。

針對這個戰術指標,&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