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0頁

豐塞卡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李承志也沒再羅嗦,現在他得離開這裡,離開這個國家。

第一百六十章 營救行動

天色還沒放亮,圖盧姆率領的農民軍發起了進攻。

此時,在離地面二萬二千米的高空,鮑明威少校駕駛的zz-2偵察機,正沿著以比亞埃爾莫薩為中心,半徑一百公里的環形航線盤旋。偵察機上的光學照相機,以每十秒一次的頻率拍攝地面上的情況。

關鍵的是,這架zz-2配備的是數字式照相機,而不是膠捲相機。

zz-2沒有退役,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種數字式照相機,而且首先用在了軍事偵察領域。

與傳統相機相比,數字式照相機不使用膠捲,獲得的是數位訊號。

雖然第一代數字式照相機還有很多缺陷,比如解析度不高,即便是安裝在戰略偵察機上的數字式照相機,其解析度也只有一百萬畫素,而傳統照相機即便使用普通膠捲,解析度也在五千萬畫素以上,而使用專用膠捲,解析度能超過兩億畫素。過低的解析度,讓數字式照相機暫時沒有獲得普及。道理很簡單,如果拍攝區域為十公里見方的話,那麼數字式照相機的解析度只能達到十米,而傳統照相機能夠達到一米左右,使用特製膠捲的話,甚至能夠達到十分之一米。

當然,在某些情況下,並不需要這麼高的解析度。

與數字式照相機配合使用的是數字式通訊裝置。說得簡單一些,數字式照相機在拍攝之後獲得的不是影象。而是一些數位訊號,而這些訊號能夠透過數字電臺,及時傳送給後方進行處理。

也就是說,後方能夠及時獲得情報。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時候,情報的及時性要比準確性高得多。

此時就是如此。

照相機開始工作,以及向後方傳輸資訊。都不需要飛行員幹預,飛行員要做的就是確保偵察機在預定航線上飛行。

至於拍下的情報,或者說是下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飛行員都不知道。

當然,飛行員也不需要知道。

雖然受技術限制,特別是處理資訊的能力限制。情報的傳輸與處理無法做到同步,但是也只延遲了十多分鐘。主要就是,在收到偵察機發回的數字情報之後,情報機構需要花一些時間把數字資訊轉化為影象,然後由情報人員進行判讀,最後才是把有價值的情報傳送給需要情報的作戰部隊。

鮑明威駕駛的這架zz-2獲取的情報,最終傳送到了&ldo;衛青&rdo;號兩棲攻擊艦上。

&ldo;衛青&rdo;號原本是大戰期間的艦隊航母,只是在戰爭結束的時候,這艘航母還在船塢中進行大修。按照當時的裁軍計劃,&ldo;衛青&rdo;號將提前退役。並且以廢鋼鐵的價格出售給一家拆船公司。所幸的是,在戰後首先出任參謀長會議主席的是顧祝同,而顧祝同替海軍保留下了很多戰艦,其中就包括修復工程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ldo;衛青&rdo;號。更重要的是,在接下來的修復工作中。&ldo;衛青&rdo;號做了適當的變動,被改造成了兩棲攻擊艦,也因此成為第一艘由艦隊航母改造而來的兩棲攻擊艦。

當然,與後來出現的兩棲攻擊艦相比,&ldo;衛青&rdo;號有很大的差別。

主要就是,&ldo;衛青&rdo;號沒有船塢。也就無法搭載登陸艇,其主要改動之處是縮小了機庫的面積,增加了用來搭載陸戰隊的艙室,而且其搭載的主要是攻擊機,後來則轉變為了直升機,以支援登陸作戰行動。

真正的兩棲攻擊艦都具有船塢,能夠搭載登陸艇與氣墊船。

當然,要到所有在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