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2頁

為此,威廉三世多次與其父親發生衝突。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德皇在一九四五年,把這個不大安分的兒子送到了中國,委任他為駐華海軍聯絡軍官。

結果就是。威廉三世在中國呆了四年,直到一九四九年才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

讓威廉三世回國的主要原因,不是中德關係發生了變化,而是威廉二世病重,需要皇儲回國料理國事。

在中國的經歷,加強了威廉三世對中國的瞭解。

顯然。這對威廉三世後來的對華態度有很大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威廉三世清楚的認識到,中國在實現了工業化之後,其強大的國力已經讓德意志第二帝國望塵莫及了。

正是如此,在威廉三世主政之後,一直主導與中國修好。

問題是,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帝國皇帝在民眾階層依然有很高的號召力,更是帝國民眾的崇拜物件,但是在國家事務上,帝國皇帝的影響力已經微乎其微了。

白了,帝國已經是資本家、特別是壟斷資本家的帝國。

決定帝國基本國策的,不再是帝國皇帝的好惡,而是資產階級、特別是各大壟斷企業的利益。

顯然,對帝國的壟斷企業來說,與中國修好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威廉三世主動削弱皇權的主要原因,即當皇權與壟斷集團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時候,如果雙方都不肯做出讓步,必然會引爆國內矛盾,而皇室很有可能輸掉這場&ldo;內戰&rdo;。

威廉三世做出了明智選擇,卻也因此失去了政治地位。

在皇權被徹底削弱之後,德皇僅為帝國皇帝,其政治形象僅僅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政治影響力主要表現為國內號召力。

也就是說,德皇仍然有足夠的號召力來引領帝國臣民,卻沒有政治決策權。

雖然這並沒有讓德皇改變對中國的態度,即威廉三世依然希望能與中國修好,為此他幾乎每年都會訪問中國,而且每次訪華的時候都會提及中德傳統友誼,但是德皇的訪華行動除了具有宣傳價值,讓新聞媒體有話可說之外,根本沒有別的意義,因為主導中德關係的是利益分配。

威廉三世盛情款待了周潤康,還授予周潤康橡葉十字勳章、以及帝國爵士爵位。

問題是,這有什麼用?

橡葉十字勳章是帝國最高榮譽勳章,主要授予作戰勇猛的軍人、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政治家、外交家與科學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橡葉十字勳章對外開放,主要授予為帝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國際友人。在獲得橡葉十字勳章的外籍人士中,中國人佔的比例超過了百分之六十。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有三百多名中國人獲得了橡葉十字勳章,而且主要是軍人。

對周潤康來說,這枚勳章只有象徵意義。

至於帝國爵士爵位,因為是虛爵,沒有封地與封賞,所以也只有象徵意義。

在覲見了德皇,回到中國大使館的時候,周潤康收到了一條重要訊息,即德軍只把戰備等級提高到三級狀態。

顯然,這算不上是過激反應,只能說是做了必要的回應。

周潤康立即認識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心虛了,而且帝國首相依然希望與中國和平相處。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

次日上午,周潤康在大使館接見了施特勞。

雖然周潤康像對待所有同行那樣,對施特勞沒有太多的好感,但是周潤康知道,施特勞一直主張與中國和平相處。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後的五位外長全部是主和派。這使得帝國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對華政策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