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49頁

在這兩個多月的拉鋸戰中,雙方都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根據後來公佈的官方資料,墨西哥軍隊在這兩個多月裡,有三千多名工程兵陣亡,傷員超過一萬人,還有一千多人失蹤。裝備物資方面,除了損失大量浮橋與舟橋之外,還有十多個防空飛彈營遭到重創,損失了數十套防空飛彈系統。在防空作戰中,墨西哥空軍還損失了近百架戰鬥機。

相對而言,中國軍隊的損失更加巨大。

雖然得益於雷射制導炸彈、電視制導飛彈等精確制導武器,戰鬥機的作戰效率大幅度提高,但是對手的裝備也更加先進。墨西哥軍隊不但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系統,還擁有足以跟j-66匹敵的先進戰鬥機,而且得到了本土防空雷達的支援,使其防空戰鬥機具有很高的作戰效率。

對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來說,每次飛往烏蘇馬辛塔河投彈,都是在挑戰死亡。

受小口徑高射炮威脅,加上精確制導武器對投放高度沒有要求。所以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往往在中空與高空投彈,而這又正好是遠端防空飛彈的理想打擊高度,而且能夠被墨西哥的防空雷達及時發現。

正是如此。空軍的飛行員都不想接到轟炸烏蘇馬辛塔河的作戰任務。

當時,負責轟炸烏蘇馬辛塔河的兩個戰術航空兵大隊的飛行員採用了抽籤輪換制,而且空軍參謀部也制訂了新的作戰規則。即任何一名飛行員,在完成了一百次轟炸任務、或者是在戰區執勤的累計時間滿兩年之後,都能獲得輪休機會,並且不再被派往前線。這套制度本身是為了提高飛行員計程車氣,可是飛行員很快就發現,能夠活著完成一百次作戰任務的機會極為渺茫。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空軍戰術航空兵的戰損率一直在百分之以上,而在一九七二年之前高達百分之三。

也就是說,平均執行三十三次任務就會被擊落。

在攻擊機部隊,戰損率更高。在某些大規模轟炸行動中,戰損率甚至超過了百分之五。

比如在一九六九年初,在轟炸蒂卡爾的行動中,空軍總共出動一百二十七架戰機,其中攻擊機六十八架。結果有七架被擊落,戰損率超過百分之十,即便把護航戰鬥機算上,戰損率也超過了百分之五。

當然,對中國空軍的飛行員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厭戰情緒。

到一九六九年。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多。雖然中國軍隊攻佔了除佩騰省之外的所有城鎮,消滅了數十萬瓜地馬拉政府軍官兵,還炸毀了佩騰省境內的所有軍事目標,但是依然沒有人知道戰爭會在什麼時候結束,也沒有哪個飛行員知道,他們能在什麼時候返回地球另外一邊的家鄉。

止境的戰爭,消耗著中國軍人的鬥志。

更要命的是,漫無目的的轟炸行動,讓飛行員根本就不清楚為什麼還要派他們出去執行危險的轟炸任務。

要知道,大部分時候,上面安排的轟炸任務都沒有價值。

比如,很多時候,飛行員要做的,就是駕駛著掛滿炸彈的戰鬥機升空,在到達轟炸區域之後投下炸彈,然後返航。絕大部分時候,轟炸區域就是叢林,而飛行員根本就不知道叢林裡有沒有敵人。

又比如,一些執行巡邏任務的戰鬥機,往往會向叢林裡冒出煙霧的地方投彈,而飛行員要到事後才知道,他們轟炸的也許是幾名在叢林裡生活做飯的平民,或者是幾個正在燒烤獵物的獵人。

這樣的戰鬥還有意義嗎?

飛行員並不怕死,哪怕遭遇了敵人的防空戰鬥機,大部分攻擊機飛行員都能在格鬥空戰中取勝,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更有高超的技藝,即便駕駛的是笨重的攻擊機,也敢於跟敵人的戰鬥機格鬥。飛行員渴望戰鬥,但是他們渴望的是與看得見的敵人戰鬥,而不是在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