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58頁

一時之間,彷彿是顧祝同在競選總統。

十月二十七日,發生了一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情。

這就是,顧祝同在當天正式成為中華民主黨黨員。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其他人身上,根本就算不上是大事,可是發生在顧祝同身上,那就肯定是大事了。

中華民主復興黨解散之後,中國的政黨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華民主黨與中華復興黨在組建的時候,都沒有建立嚴格的黨員制度,即並沒有強迫任何人入黨,兩個政黨只有核心成員為固定黨員。

到一九六五年的時候,中華民主黨的固定黨員不到兩百萬人,而中華復興黨的固定黨員也只有兩百萬。

顯然,與中國龐大的人口數量相比,兩個政黨的核心成員都少得可憐。

這樣一來,選民在大選中把選票投給哪個政黨的競選人,就可以看成是哪個政黨的臨時黨員。

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改革與政治改革的影響下,中國軍方明確要求,軍隊官兵不得沒有明確的政黨,也就是不得正式加入任何一個政黨。正是如此,對於終生制的將領,加入政黨就等於放棄軍人身份。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正是軍人與政治家的區別。

在中國的政治家中,有很多都是退役軍人,而區別他們的主要辦法,就是看這位軍人在退役之後有沒有加入某個政黨。如果加入了某個政黨,那麼他就是政治家,不在具有軍人的身份。

顧祝同加入政黨,成為固定黨員,表明他已經正式放棄軍人身份。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加入的是中華民主黨,而不是中華復興黨。

要知道,顧祝同是第一個加入中華民主黨的高階將領。在他之前,所有放棄軍人身份的退役上將與大將,都是中華復興黨黨員。

可以說,如何評價顧祝同此向舉措的價值都不為過。

中華復興黨能在戰後連續執政十五年,甚至差點連續執政二十年,與那些加入該黨的將軍有著密切關係。

事實上,席存瑞能夠在一九六五年贏得大選,也與馮承乾給予的支援有關。

顧祝同加入中華民主黨,無疑在這兩個主要黨派之間達成了平衡,即讓中華民主黨也擁有了來自軍方的支援。

從某種意義上講,兩大黨派勢均力敵的局面也就因此形成。

如果沒有顧祝同,那麼中華民主黨也許能在一九六九年的大選中勝出,可是在五年、十年之後呢?

以中國的文化背景,以及已經形成的社會格局,特別是利益分配體系,只要中華民主黨沒有得到軍方的認可,那麼遲早有一天,中華復興黨會成為第二個中華民主復興黨,也就是中國唯一的政黨。

顯然,這對建立穩固的民主政治體制沒有任何好處。

顧祝同加入中華民主黨的直接影響就是,在十一月正式開始的大選變得毫無懸念,付俊義甚至在最終的計票結果出來之前,就向席存瑞道喜,恭賀他再次贏得大選,獲得了連任的機會。

最終,席存瑞獲得了百分之七十三的選票。

在同期進行的國民議會換屆選舉中,中華民主黨贏得了三百六十七個更換席位中的二百一十八個。

因為國民議會議員的任期為五年,每兩年半進行一次換屆選舉,即半數議席將迎來新的議員,所以每隔一次,就會跟大選同時進行,而另外一次換屆選舉則被稱為中期選舉。跟大選同時進行的這次換屆選舉最為重要,因為這將直接決定中國的權力架構,即總統所在的政黨能否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

在一九六五年,中華民主黨就沒有能夠在國民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

直到一九六八年下半年,中華民主黨才在中期選舉中獲勝,在國民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