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71頁

顯然,如果計算機在核戰爭中癱瘓,那還有什麼價值呢?

相比之下,真空電子管計算機就沒有這樣的弊端,即便在核戰爭中,真空電子管計算機也能照常工作,受到的影響微乎其微。

結果就是,出於軍事上的需求,中德軍方都義無返顧的把重點放在真空管的小型化上。

問題上。真空電子管受其自身特性限制,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做得太小,因此計算機的整合化程度就無法大幅度提高,也就不可能做得太小,而體積龐大、功耗巨大、執行速度緩慢的計算機自然不可能大範圍普及。

當時。中國最大的計算機生產公司甚至認為,全世界只需要一百臺計算機就足夠了。

雖然在真空電子管這條技術道路越走越窄的時候,越來越多的電腦科學家認識到,電晶體才是計算機的出路,也只有電晶體能夠解決計算機小型化中遇到的問題,並且使計算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但是巨大的研究投入,以及不太明朗的前景,讓很多私營企業都望而卻步。

在一九七零年之前,中國只有三所大學的實驗室在從事電晶體的研究工作。

因為這三所實驗室的研究資金主要來自民間,以及少得可憐的zhèng

府撥款,所以研製進度十分緩慢,處於最原始狀態。

直到一九七零年,這一局面才有所改變。

這就是,顧祝同透過載人登月工程,在當年年底為電晶體的小型化與實用化研究專案撥款七千六百萬華元。

在當時,這絕對是一筆鉅款了。

有趣的是,當時顧祝同提出的研究目標非常低。這就是,生產一種更輕便、能耗更低的電子控制元件,取代原本計劃用在月球飛船上的真空管控制元件,達到讓控制系統減重五十公斤的目的。

在顧祝同看來,如果能用七千六百萬華元讓月球飛船減重五十公斤,那將非常划算。

事實上,在載人登月工程中,幾乎所有技術工程都與減重有關,即盡一切努力減輕整個系統的重量。

要知道,把一公斤的載荷發射到近地軌道上,需要花掉大概兩萬華元。

也就是說,減輕一公斤的載荷,就相當於節約了兩萬華元。如果是月球飛船的話,這個數字還要番幾倍。

真空電子管的小型化已經遇到了技術瓶頸,也就只能在電晶體上下功夫了。

也正是如此,電晶體電子計算機的時代正式到來。

這七千六百萬華元,成為了電晶體電子計算機的啟動資金。

當時,負責研製電晶體控制元件的實驗室,實際上只在該專案上花掉了不到一千萬華元的科研經費。

也就是說,剩下的六千多萬科研經費,並沒有用在載人登月專案上。

這筆錢,全部用在了電晶體電子計算機的研製工作上,也就是用來研製第一代積體電路微晶片。

zhèng

府的巨額投入,帶動了民間力量,並且逐步取代了zhèng

府投資。

在接下來的十二年裡,總共有三家企業與四個民間科研基金加入了進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ldo;微電公司&rdo;。

這家公司在一九七四年才創立,建立者是兩名年輕人,準確的說是南京大學電子實驗室的兩名教師。在建立初期,兩人就獲得了&ldo;江氏基金&rdo;的扶持,即用&ldo;江氏基金&rdo;提供的三千二百萬華元註冊成立了&ldo;微電公司&rdo;,開始研製微行整合晶片,而&ldo;江氏基金&rdo;則獲得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八年之後,也就是一九八二年,&ldo;微電公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