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6頁

這是個什麼概念?

如果按照比例為準,那麼就相當於中國在一場秩序一年的戰爭中損失了兩千萬人!

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正是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之中,沒有獲得一個超級大國的全力支援,與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情況截然相反

要知道,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聯合出兵,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就擊敗了阿拉伯聯軍,薄了剛剛建立的以色列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總共只動員了不到二十萬軍人,傷亡還不到兩萬人

顯然,兩場中東戰爭的反差,立即讓聰明的猶太人認識到,依靠一個超級大國,才是以色列的立國之道

問題是依靠哪個超級大國呢?

在此之前,以色列主要依靠德意志第二帝國

當然,以色列與德意志第二帝國走得更近,有很多原因

比如,以色列的大部分國民都來自歐洲,而且很多都與德意志第二帝國有關第一批來到以色列的猶太人中,大部分都來自法國而這些猶太人都是被德軍解救的,因此非常感激德意志第二帝國

又比如,猶太人的宗教與歐洲的基督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猶太人在宗教信仰上也更容易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產生共鳴

再比如,猶太人的主要投資都在歐洲,與中國的關係算不上密切

只不過這些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還是以色列在中東的戰略地位,或者說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國能獲得更多的好處

這就是,在以色列建立之前,中國已經稱霸中東

大戰結束的時候,中國是中東的實際統治者,控制著從伊朗到蘇伊士運河的整個中東地區,而德意志第二帝國僅控制著土耳其與利比亞在猶太人看來,如果投靠中國,那麼以色列最多隻是中國在中東棋盤上一顆無足輕重的棋子而投靠德意志第二帝國,以色列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該地區唯一的棋子

顯然,與其做無足輕重的配角,還不如做唯一的主角

事實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期間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率先提出進行軍事幹預,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是主要出兵國

問題是,第二次中東戰爭,把德意志第二帝國虛弱的一面暴露了出來

雖然從大環境來看,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沒有給予以色列支援,與民族獨立運動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一九六一年的喀麥隆獨立戰爭,即在鎮壓殖民地獨立運動的行動中,德意志第二帝國消耗了大量國力,國際威望也嚴重受損,也就沒有能力為以色列提供支援在道義上,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有所顧慮,即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大部分都是剛獲得獨立的國家,也是不結盟運動成員,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了與中國對抗,必須拉攏不結盟運動組織,獲得新興國家的支援,也就沒有在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之後,明目張膽的支援以色列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在第二次中東戰爭期間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

問題是,對以色列來說,這卻關係到了國家存亡

說白了,如果在下一次中東戰爭中,德意志第二帝國依然無所作為,而中國也因為以色列的親德立場而保持沉默,那麼以色列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憑藉幾百萬人,對抗人口數量超過一億的阿拉伯世界

顯然,以色列當局必須認真考慮其結盟關係了

一九六四年,以色列左翼政黨聯盟上臺,宣告以色列開始奉行親華政策

當年七月,新當選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而且這也是拉賓上任之後的第一次外交活動

顯然,拉賓的對華訪問,明確宣告以色列需要中國的支援

從此之後,中以關係改善

更重要的是,在增進交流的時候,猶太人動用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