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93頁

該法案透過後的第一週,華元就貶值了數十倍,與黃金的兌換比例由十比一跌落到了二百八十六比一。

到此,金融風暴演變成了金融危機。

這場危機將持續數年之久,直到八零年代初,華元的幣值才趨於穩定。國際金融市場也才接受了既成事實。

當然,金融危機也不全是以華元貶值為主。

在一九八零年初,華元的幣值跌到谷底,加上華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已經得到全面鞏固,以及全世界對黃金的需求縮水。華元出現了一波反彈行情,並且維持到下半年,到一九年才再次由漲轉跌。

這些折騰,保住了華元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霸主地位。

關鍵就是,華元得到了石油輸出國集團的承認,為全球石油貿易的結算貨幣。即買賣石油必須使用華元。

金融戰場上的勝利,鞏固了中國的全球霸主地位。

更重要的是,華元成為了一件強有力的武器,其實際價值甚至超過了足夠毀滅人類文明的核武器。

原因很簡單,在透過成為石油貿易的唯一結算貨幣鞏固了地位之後,華元還成為了其他主要大宗商品的結算貨幣。

這樣一來,任何一種大宗商品的國際貿易都受到了華元幣值的影響。

在現代經濟中,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都離不開國際貿易,而且貿易在經濟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例外。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典型的資源匱乏型工業國,其貿易結構以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為主。也就是說,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典型的進出口加工貿易國家,其獲取財富的主要手段是透過低價進口原料、高價出售工業產品來實現。如果無法低價進口原料,又無法高價出口工業產品,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就難以發展。

在這裡面,金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說得簡單一些,每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需要大量採購原料的時候,只需要貶低華元的幣值,就能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付出更高的成本。等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大規模出口產品的時候,則透過提高華元的幣值來降低其盈利。這一進一出產生的剪刀差,就足夠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遭受慘重損失了。

說白了,貨幣成為了中德冷戰的武器。

當然,這場貨幣戰爭,也極大的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一九七八年,伊拉克宣佈退出&ldo;阿拉伯聯邦&rdo;。第二年,敘利亞也正式退出,&ldo;阿拉伯聯邦&rdo;宣告解體。

雖然埃及、敘利亞與伊拉克依然把以色列當成頭號敵國,但是&ldo;阿拉伯聯邦&rdo;解體使得以色列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

一九七九年底,在中國的主導下,以色列開始與埃及就歸還西奈半島進行談判。

在進行了大半年的談判之後,以色列與埃及領導人在一九八零年四月,在中國的北戴河簽署了著名的《埃以和平條約》,兩國正式結束了長達二十六年的戰爭狀態,以色列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和平,而埃及則獲得了西奈半島。

當然,按照條約規定,埃及將不得在西奈半島駐軍。

只是,埃及也因此失去了在阿拉伯國家中的領袖地位。

要知道,戈蘭高地還在以色列的掌握之中,約旦王國的部分領土也在以軍佔領之下。

說白了,這份和平條約,直接導致阿拉伯國家聯盟解體。

兩年後,以色列與約旦王國也簽署了和平條約,以歸還侵佔領土的方式,獲得了約旦王國的承認。

到此,在以色列的鄰國中,依然敵對的只有敘利亞了。

更重要的是,埃及自動放棄阿拉伯國家領袖地位,導致阿拉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