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6頁

也正是如此,中國航空航天部在主導太空梭工程的同時,並沒放棄運載火箭,只不過不再研製大型運載火箭,而是把重點放在了小型與中型運載火箭上,而且以推動商業航天為主要目的。

問題是,太空梭具備一些運載火箭與載人宇宙飛船所不具備的特殊能力,而且是極為重要的能力。

比如,太空梭能夠回收在軌執行的衛星,並且在軌道上對衛星進行維修。

又比如,太空梭擁有十分巨大的貨艙,能夠運載大尺寸貨物。

這兩項特殊能力,不但決定了太空梭在冷戰期間的巨大價值,還延長了太空梭的使用壽命。

冷戰結束之後,中國當局一度打算讓所有太空梭退役,轉而發展運載火箭。只是,這個決定推遲了十多年。主要就是。當時中國正在主導有十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攻堅戰的建設工程,而該工程中有大量大尺寸裝置,只有太空梭的貨艙能夠裝得下。因此最後兩架太空梭一直使用到國際空間站建成。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在八零年代,太空梭具備的特殊能力,為中國推動&ldo;星際大戰&rdo;創造了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

這就是。中國能夠依靠太空梭來構建外層空間防禦體系。

一九八二年,顧祝同就明確提出,&ldo;國家戰略防禦系統&rdo;應該以外層空間為主,即把主要的防禦武器部署在近地軌道上,以求對潛在敵國發起的戰略打擊進行外圍攔截。盡最大的可能把敵人發射的核彈頭擊落在敵國上空。

在此基礎上,中國的軍事技術專家提出了一些非常超前的概念。

比如,在近地軌道上部署以高能雷射與粒子束武器為主的定向能武器,攔截還在大氣層內飛行的敵國彈道飛彈。

顯然,在構建外層空間防禦系統中,太空梭是不可否缺的角色。

按照當時提出的概念,配備定向能武器的衛星都十分龐大,需要透過多次發射、然後在軌道上組裝。而這隻有太空梭能夠辦到。此外。定向能武器要消耗大量能源,衛星還需要進行在軌機動,因此需要為衛星補充燃料,而這仍然只有太空梭才能辦到。此外,如果需要對在軌衛星進行維修的話,同樣得依靠太空梭。

白了。太空梭是中國構築&ldo;外層空間防禦系統&rdo;的基本運載工具。

在太空梭問世之後,之前很多的設想都不再是設想。至少一直採取跟隨戰略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顯然,來自中國的壓力。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在相關專案上投入了更多的資金。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冷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至少在&ldo;外層空間防禦系統&rdo;上花掉了上千億帝國馬克。

與巨大的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在該領域取得的成果寥寥無幾。

當然,中國也不例外。

事實上,顧祝同當時提出的戰略防禦設想太過超前了,很多關鍵技術問題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而且在估計花費的時候,中國軍方出現了嚴重偏差,即嚴重低估了防禦系統的總投入。

嚴格說來,這些都在顧祝同的預測之內。

根據顧祝同的回憶錄,在啟動&ldo;國家戰略防禦系統&rdo;的時候,他就已經認識到,這套能夠為中國提供全面戰略安全的防禦系統,在二十年之後都未必能夠建立起來,而且幾項最為關鍵的技術,在半個世紀之後也未必能夠取得突破,因此中國根本不可能在設定的十五年之內將其變成現實。

正是如此,在除了個別的&ldo;面子工程&rdo;之外,中國投入到&ldo;星際大戰&rdo;中的資金,大多用在了基礎科研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