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30頁

雖然在服役期間,h-82也接受了多次改進,但是主要針對電子裝置,即以提高其作戰應用範圍為主,而不是延長服役時間。

按照中國空軍的規劃,h-82將從二零一八年開始退役,到二零二三年全部退役。

從服役時間上看,h-82僅有h-56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並不是說h-82沒有h-56先進。在基礎技術上,h-82比h-56領先了差不多二十年。

h-82悲劇般的命運,主要與其裝備數量有關。

要知道,h-56在生產線關閉的時候,總產量接近三千架,而在h-82服役時,h-56的裝備量都接近一千架。

正是相差懸殊的裝備數量,讓中國空軍保留了h-56,放棄了h-82。

白了,如果h-82在七零年代定型量產,在八零年代達到了一千架的產量,那麼後來遭到淘汰的肯定是h-56。

當然,對h-82構成直接威脅的不是h-56。

別忘了,中國空軍投資研製h-82的初衷就是用其取代服役了二十多年的h-56,如果沒有更好的選擇,即便h-82算不上理想,中國空軍也肯定會在冷戰期間採購足夠多的h-82來取代h-56。

導致h-82悲劇命運的是另外一種轟炸機,一種更加先進的轟炸機。

第二百三十二章 隱身時代

在研製h-82的時候,中國空軍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即轟炸機在以防空飛彈為核心的現代化防空系統面前遭遇的生存難題。

可以說,防空飛彈問世,讓轟炸機再也不可能像大戰期間那樣,飛到敵人的頭頂上空投下炸彈。在與強國的戰爭中,別說是笨重的轟炸機,即便是靈活的戰鬥機,在敵人的防空系統面前也沒有多少生存機會。

早在七零年代初,中國空軍就做了一次模擬演習。

在這場演習中,中國空軍出動的所有轟炸機均在飛抵目的地之前被防空飛彈擊落,沒有一架轟炸機突破嚴密的防空網。

顯然,轟炸機能否存在下去,關鍵就得看能否找到提高戰場生存能力的辦法。

巡航飛彈的出現,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轟炸機的生存機率,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就是,防空系統不僅僅包括防空飛彈,還包括防空戰鬥機。

轟炸機能夠在數百公里之外發射巡航飛彈,那麼敵人的防空戰鬥機照樣能夠飛行到數百公里之外攔截轟炸機。

此外,巡航飛彈也同樣面對著突防困難的問題。

這就是,巡航飛彈飛行速度並不高,而且不具備機動規避能力,只要被發現,也很容易被防空飛彈擊落。

事實上,在空射巡航飛彈問世之後,中德都在大力提高攔截巡航飛彈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增強防空系統攔截巡航飛彈的能力並不是難事。

顯然,巡航飛彈只是一種改善了轟炸機生存能力的手段,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轟炸機容易被擊落的問題。

正是如此,在研製h-82的同時。中國空軍也在積極尋求提高轟炸機生存能力的方法。

說白了,就是研製另外一種更加先進的轟炸機。而且明確要求這種轟炸機具備突破敵方現有、以及正在研製的所有防空系統的能力。

與h-82不同的是,中國空軍在該專案上沒有公開招標。

主要就是,當時中國空軍已經找到了一個增強轟炸機生存能力的有效辦法,只不過其實現難度極為巨大。

這就是:雷達隱身。

現代化防空系統、特別是遠端防空系統的核心都是雷達,即雷達是探測空中目標的主要手段。雖然紅外探測裝置與高精度光學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