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3頁

赫岑道夫上臺之後,不但立即終止了軍方的愚蠢行為,還首先訪問烏克蘭,直接向烏克蘭總統出,如果烏克蘭拒絕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出口糧食,那麼德烏關係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且他也無法阻止事態惡化

當然,赫岑道夫也給烏克蘭總統帶去了一份禮物

這就是,只要烏克蘭肯在糧食貿易中做出讓步,即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出的貿易支付方式,他將保證在任期之內結清所有款項,並且償還所有欠債,確保烏克蘭不會在糧食貿易中遭受損失

赫岑道夫的保證,為他贏得了三年時間,即德烏簽署了三年的糧食貿易協議

事實是,赫岑道夫最需要最為欠缺的就是時間

更重要的是,對他推行的改革來說,三年顯然不夠別的不說,德軍就不可能在三年之內從巴爾幹撤軍

此外,赫岑道夫的改革也不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做個簡單的比喻,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像是一輛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一公里的速度行駛的汽車,而赫岑道夫就是這輛機車的駕駛員,就算他已經踩下了剎車,汽車也不可能立即停下來,更不可能馬上調頭行駛

赫岑道夫已經踩下了剎車,但是汽車在慣性的作用上,依然在向前行駛

這就是,在赫岑道夫努力推行改革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仍然在奉行與中國全面對抗的基本國策

在此影響下,帝國的軍備開支依然居高不下

做為政治家,赫岑道夫非沖楚,帝國的軍備計劃關係到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他立即拿軍備開刀,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有數萬帝人,還有那些在軍備建設中獲得了巨大利益的軍火集團

顯然,得罪了這些利益集團,赫岑道夫的政治生命也不可能長久

改革不是革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赫岑道夫不敢猛踩剎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讓帝國戰車停下來

問題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也就是來自中國的威脅,讓帝國戰車很難停下來

與之相矛盾的是,嚴重的國內環境,需要這架戰車立即停下來,不然內部矛盾總爆發就足夠讓這輛戰車解體

不可否認,赫岑道夫做了很多努力,甚至算犧牲帝國的戰略核力量

可惜的是,他做的努力還不夠,或者是在當時條件允許下做的努力還不夠,帝國戰車仍然在繼續向前

對赫岑道夫來說,進行改革除了需要來自國內的動力之外,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九八六年底,在訪問了烏克蘭等盟國之後,赫岑道夫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當時,這次訪問被新聞媒體成為中德外交關係的破冰之行

只是,其實際意義並非這麼簡單歡迎您來,

第二百四十六章 核裁軍

赫岑道夫訪華,主要目的就是緩解緊張的冷戰局面。

問題是,赫岑道夫的對手不再是沒有軍隊北京的郭明善,而是在一九八五年成為總統的顧祝同。

這個大背景,註定了赫岑道夫要想獲得完成改革所需的時間就必須付出很大的代價。

有趣的是,雖然赫岑道夫不是第一個道訪北京的帝國首相,卻是大戰後第一個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的帝國首相。

在他之前的三十五年裡,沒有一位帝國首相正式訪問過中國。

僅此一點就可以被新聞媒體大肆炒作了。

問題是,在北京,赫岑道夫除了受到熱情款待之外,要想獲得其他好處,就必須拿出誠意來。

當然,赫岑道夫的目的也是緩解緊張的軍備競賽。

在訪華期間,赫岑道夫正式向顧祝同提出&ldo;大規模削減戰略核武器&rdo;的想法,即從削減核武器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