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5頁

從這個角度來看,赫岑道夫沒能透過核裁軍來達到目的。

別忘了,赫岑道夫主動提出核裁軍,關鍵目的是削減高昂的軍費開支,以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推動國內經濟改革。

問題是,核裁軍節約的軍費沒有用到經濟建設上,而是用來發展其他軍備專案。

第二百四十七章 操之過急

大規模核裁軍,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中國。

白了,在顧祝同擔任總統的時候,中國在戰略上的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掌握了冷戰的主動權,如果大規模核裁軍對中國沒有好處,或者是中國獲得的好處不如對手,那麼中國就沒有理由進行核裁軍。

後來,就有很多人認為,正是赫岑道夫推行的戰略裁軍葬送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理由就是,在八零年代中期,中國的軍備壓力一點都不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小,軍費開支已經達到了讓國民經濟難以承受的地步,如果冷戰持續下去的話,中國的經濟肯定會在某個時候崩潰,也許要不了十年。

不可否認,這確實是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在一九八六年的時候,中國的軍費開支在政府開支中所佔比例超過了百分之二十,而且在以每年百分之十以上的速度遞增,而中國的財政收入每年增幅不到百分之五,國民經濟增幅則不到百分之三。顯然,過大與增長過快的軍費開支,肯定會在十年之內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宣佈破產。

當然,如果軍費開支得到控制,也許能多支撐幾年。

只是,到了二十世紀末,這個局面肯定會嚴重惡化。

這就是,按照中國的軍備發展計劃,到二十世紀末的時候,陸海空三軍的常規裝備都將更新換代,到時候第五代戰鬥機、第三代核動力超級航母、第四代核潛艇、第四代主戰坦克等大量新式裝備都將問世。因此只要冷戰的局面維持下去,中國的軍費開支肯定會在此時迎來一個新高峰。根據後來這些新式裝備的採購價格,到時候軍費在政府開支中所佔的比例也許會超過百分之五十。

顯然,這絕對會導致中國政府破產,甚至會導致中國經濟徹底崩潰。

結果顯而易見,中國要麼在堅持冷戰的基礎上爆發國內革命,要麼就是以退讓的方式結束冷戰。

問題是。出現這樣的局面必須有一個大前提。

這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在中國之前倒下,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國仍然對中國構成了足夠大的威脅。即德意志第二帝國必須擁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來迫使中國維持龐大的軍備規模。

顯然,這個前提是不存在的。

只要冷戰維持下去。根本到不了二十世紀末,在九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會徹底崩潰。

顯然,只要德意志第二帝國完蛋了,冷戰就將宣告結束,中國也就沒有理由繼續維持龐大的軍備規模。

白了,赫岑道夫的所作所為是為了拯救德意志第二帝國,只是獲得的好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更重要的是,在戰略裁軍中,德意志第二帝國是沒有多少談判餘地的。

別忘了。主導戰略裁軍的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是中國。

至少在進行戰略裁軍談判的時候,中國有第二種選擇,即繼續進行軍事對抗,等待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內亂中崩潰。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沒有這樣的選擇,沒有戰略裁軍,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將完蛋。

綜合這些因素,就不難明白當時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處境了。

透過戰略裁軍,在核武庫規模大幅度減小之後,中國的核軍費急劇降低。也就有更多的資金來研製常規武器,以及提高國家的戰略防禦能力。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整體軍費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