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58頁

正是如此,赫岑道夫在白俄與俄國合併的問題上保持了沉默。

問題是,赫岑道夫只看到了軍事幹預的風險,卻沒有想到容忍白俄與俄國合併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要知道,赫岑道夫的沉默,等於承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無力控制所有盟國。

對西方同盟集團內的其他國家來說,這就等於獲得了一個可以擺脫德意志第二帝國控制的訊號。

僅僅一個多月之後,即七月中旬,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西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上,法國與義大利領導人就明確提出,西方同盟集團不應該是一個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為絕對核心與絕對權威的國家集團,而是一個以維護所有同盟國的利益為主要目的的集團,即其他國家的利益必須獲得尊重與保護。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一九九二年絕對是多事之秋。

要知道,法國與義大利的分量遠遠在烏克蘭與白俄之上。

當然,真正的威脅來自法國,而不是義大利。

雖然法國是戰敗國,而且在戰後被德軍佔領,還受到了眾多約束,但是法國已經在四十多年的和平發展中成為了歐洲大陸上經濟規模僅次於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強國,其影響力甚至在義大利之上。

在法德關係中,法國有一張王牌,即法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頭號債權國。

當時,法國持有的帝國債券超過了八千億帝國馬克,佔到德意志第二帝國發行債券的百分之七十。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法國提供的資金,維持了帝國的穩定。

顯然,如果沒有來自法國的資金,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早就崩潰了。

更加要命的是,法國的戰敗國地位是由同盟國集團承認的,即中國做為同盟國集團的頭號強國,對所有戰敗國都負有義務。說得簡單一些,只要法國承認其戰敗國地位,並且遵守同盟國集團加在其身上的所有限制,那麼中國就要保證法國不受到軍事威脅,給予法國最根本的安全保證。

在平時,這只是一句口頭上的承諾,畢竟佔領法國的是德軍。

可是隻要法國願意,就可以切斷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經濟命脈,而且經濟上的行為並沒有違背戰敗國受到的約束。也就是說,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以法國強行要求償還債務,或者是終止提供貸款為由推翻法國政權,就觸犯了基本佔領原則,構成了入侵事實,而中國也就有理由進行幹預。

得簡單一些,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可能透過軍事手段來打擊法國。

至於義大利,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更加不可能蠻幹了。

終章

一九九二年底,烏克蘭正式與中國締結了具有準同盟性質的《經濟與技術交流、合作與互補條約》。在同一個月裡,白俄與俄國的和平程序也取得了實質進展,即白俄與俄國的國會透過了與合併有關的議案。

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放棄東面的兩個盟國。

進入一九九三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大威脅來自法意聯盟。

這就是,在法國主導、義大利推動下,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得不同意對&ldo;歐洲聯盟&rdo;進行全面改革。

顯然,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法國與義大利在歐洲聯盟中的地位。

白了,法國與義大利希望獲得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同等的地位,建立一個以三個歐洲強國為核心的同盟體系。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卻不願意讓出老大的位置,甚至不願意分享權利。

在很多帝國公民眼裡,法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而且早在一百二十年前的普法戰爭中就是帝國的手下敗將。這樣的國家,根本就沒有資格跟帝國討價還價,更沒有資格跟帝國分享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