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41頁

所幸的是,郭藹明給了他一個辦法。

這就是,在沒有辦法選擇的時候,就抓鬮決定選誰。

結果就是,選出來的七名新兵,都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

不過,誰能否認,人生本身就是一場與運氣的賭博呢?

挑選出新兵後,李承志沒再耽擱時間。臨走前,他給七名新兵安排好了前往小隊報導的旅途,然後給郭藹明發了一封電報,大致說明瞭情況,並且讓郭藹明在三天後派人去瓦胡島迎接新人。

李承志沒有返回小隊,因為在做完這件事之後,他與小隊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當然,前提是他順利透過了狙擊手的所有考核,成為了狙擊手。要不然,他還得返回小隊,繼續擔任小隊裡的精確射手。

二月三日,李承志回到青島,在四叔家住了兩天。

陸戰隊參謀部不在青島,而是在舟山島上。就李承志所知,海軍也曾經打算把參謀部搬到舟山去,主要是青島這邊的冬季太冷了,而且青島是一座大城市,膠州灣更是北方少有的天然良港,存在戰艦與商船爭搶碼頭的問題。此外,頻繁進出的商船對確保戰艦安全、以及情報保密也不大有利。只是海軍最後還是放棄了搬遷的想法,主要是舟山群島過於偏僻,而且每年有幾個月會受到颱風威脅。更重要的是,建設一座新的海軍基地,需要耗費本就不算充裕的經費。

透過四叔李志強,李承志拿到了一份內部資料。

這就是,今年參加狙擊手考核的特種偵察兵總共只有一百二十七人,僅相當於往年參考人數的三分之一。主要就是,特種偵察兵部隊有任務在身,很多有資格成為狙擊手的特種偵察兵都放棄了。

顯然,這絕對不是壞事。

要知道,戰爭時期,狙擊手部隊也需要擴充兵力,也就得招募新兵,而且肯定比平常的需求高得多。

這就意味著,考核的過關比例肯定會大增。

事實上,郭藹明建議李承志參加狙擊手考核,也與此有關。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李承志就一定能透過所有考核。

要知道,即便在一九六零年,也就是狙擊手部隊在戰後招募新手最多的那年,也只有十四人透過了全部考核,而且只有十二人被錄用。在其他年份,被狙擊手部隊錄用的新人從沒有超過十個人。

主要就是,狙擊手是終生制職業,而且狙擊手部隊的規模本來就不大。

至於這支部隊到底有多少人,即便是李志強也不是很清楚,也許連陸戰隊參謀長都不知道。原因很簡單,狙擊手經常被派去執行一些特殊任務,甚至是參與情報機構的行動,因此所有與之有關的資訊都屬於絕密級,即便有人在戰鬥中傷亡,也不會公開,甚至會以保密為由為犧牲者保留職位。十多年後,在一次專門針對狙擊手部隊的調查中,政府派來的調查人員就發現,至少有十七名早已在行動中犧牲的狙擊手沒有被歸入到陣亡名單之中,仍然在照常領取津貼。

從某種意義上講,狙擊手部隊是中國軍隊、至少是陸戰隊中最為神秘的部隊。

有趣的是,正是籠罩著這層神秘棉紗,才讓陸戰隊的官兵趨之若鶩,讓每年的狙擊手考核門庭若市。

在最多的一年,有三百多人報考狙擊手。

這是個什麼概念?

特種偵察兵部隊的總兵力,在巔峰時期也不到一千人,因此相當於有三分之一的特種偵察兵在那一年參加了狙擊手考核。

從某種意義上講,李承志是幸運的,因為他只有一百二十六名競爭對手。

第六十一章 下馬威

李承志不是第一個報導的參考者,而是第二個。

最先報導的是一名叫徐壽康的特種偵察兵,而且也是精確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