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9部分

位於洛陽南面的江陵,地理位置特殊。緊靠長江和雲夢澤,是解決益州劉璋勢力和江東孫堅勢力的關鍵。此時的大漢帝國,人口的主要聚集區在中原和幽、冀兩州,江陵向南的半壁江山在漢人心目中還屬於蠻荒之地,因此劉和把江陵定義為第二個薊城,也就是未來大漢重點建設和發展的重鎮,引領南方諸州發展的橋頭堡。

洛陽作為大漢的京城,自然是名副其實的政治中心,而其他四座由朝廷直接管轄的市則按照分工各有側重。這樣的規劃部署不僅避免了京城日後的迅速膨脹,同時也能形成輻射作用,使得每一座副都能帶動周邊數州的發展。

建安十六年,朝廷最後一次派人前往江東勸說孫堅。讓孫堅交出手中兵權,像劉表一樣前往京城為官,孫堅本人同意了朝廷的安排,但他的兒子孫策和孫權卻想依靠長江天險再做最後一搏。劉和於是給趙雲和太史慈同時下令。讓他們出手教訓一下江東孫家的兩隻虎崽子。

趙雲接到劉和的命令之後,讓黃忠和魏延分別鎮守江陵和襄陽,他本人則親率十五萬大軍從江夏方向攻入江東。太史慈接到命令之後。派出一支浩蕩的水師從海路抵達吳郡,在吳郡太守陳登的協助下向孫堅父子盤踞的建業發起猛攻。

眼見兩路大軍東西夾擊而來,孫策於是帶兵向西阻截趙雲,孫權率軍向東迎擊太史慈。

雖然江東多才俊,孫策身邊有軍師周瑜出謀劃策,孫權身邊也有軍師陸遜運籌帷幄,奈何他們面對的是大漢最為精銳的軍隊,在兵力明顯處於弱勢的情況下,根本就無法阻擋趙雲和太史慈的聯手攻擊。

當此時,趙雲的帳前有徐庶、荀攸、龐統和蒯良等軍師負責參謀,而太史慈的帳前也有賈詡、李儒、程昱和劉曄等軍師進行劃策,江東勢力無論是拼智力還是拼武力,都不是中央軍的對手。

像荀攸、程昱和劉曄等謀士,本為曹操幕僚,如今皆為劉和所用。他們之所以改換陣營,卻跟一樁舊案有關。原來,當年昌邑被破時,曹操飲下的並非毒酒,而是華佗特製的一種可以讓人昏睡數日的藥酒,等到障眼法演完之後,曹操和他幾個年幼的兒子被劉和秘密送至薊城,看管了起來。原屬於曹操的部下後來暗中得知曹操並沒有死之後,在心理上也就不覺得投靠劉和有多麼難為情,畢竟曹操還在,如今沒有了實權,總不好再耽誤大家的前途。

建安十七年夏,江東平復,孫堅父子被趙雲和太史慈收拾服帖,交出了手中兵權,離開江東。

建安十八年春,李傕病重,在他臨死之前,調動軍隊先解決了郭汜,然後向朝廷上書,請求朝廷饒恕他在中平年間犯下的罪過。劉和動用了大元帥的特赦權力,免除李傕家族的罪行,准許李傕死後葬於關中李氏墳冢。李傕死後,朝廷任命張既出任隴州牧,隴右之地盡數歸心。

建安十九年春,徐晃接替張郃出任東北行營都督,張郃與張遼共同率軍向西攻入涼州,對馬騰和韓遂用兵。馬騰見朝廷大軍來勢兇猛,於是請降,韓遂則向西撤退。張遼率軍一路勢如破竹,將韓遂所部趕至西域,涼州於是宣告完全歸於中央朝廷。

建安二十年夏,朝廷從關中和南陽同時出兵漢中,用了半年時間剿滅了叛軍在漢中一帶的袁尚勢力。

建安二十一年,朝廷兵分三路攻打益州,其中張遼率軍從隴右攻打益州陰平道,魏延率軍從漢中攻打益州葭萌關,趙雲從秭歸率軍攻打魚復城。

建安二十二年,張遼首先攻破陰平。由此向南直攻蜀中。隨後,魏延和趙雲也相繼攻破葭萌關和魚復城,益州再無屏障。

建安二十二年冬,劉璋率眾從成都城內走出來向圍城的三路大軍乞降,益州北部終於歸於中央朝廷的統治。

建安二十三年,朝廷任命大將趙雲為西南總督,調秦州牧朱皓出任益州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