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玉門兄口音頗似江東人士?”吳慶喜又問。
“實不敢瞞大人,晚生其實本就是江東人,只因江東俊才頗多,鄉試艱難,是以前年轉籍到了琅琊郡……”林麒這話說的實在,無形中就也拉進了跟吳慶喜的關係。
因為江南江東是大周最為繁華之地,富豪雲集,讀書的學子便也較北方多的多,畢竟古代唸書可是需要極大成本的,一般窮人家的孩子,就算是想讀書也讀不起。
你飯都吃不飽,還讀什麼書?
所以在歷代科舉考試中,南方人考中進士的比例要遠遠大於北方,一般情況下都是南方佔據九成,北方只佔據一成而已。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大漢大周都發布了相當法令,強制性的給北方學子們留下三成名額,比如說三年一屆的會試會錄取四百名進士同進士,那麼北方各郡就必須要取一百二十名。
於是很多南方學子們便想盡辦法的在會試之前從南方遷往北方,並且改換戶籍,這樣考中的機率就會大很多。
當然朝廷也是嚴厲禁止這種行為的,可還是難免會有漏網之魚,比如這位林玉門兄。
但也由此可見,這位林玉門的家裡,還是有一定實力的。
“呵呵,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吳慶喜呵呵而笑,不置可否。
“父親辭官之後,便做起了生意,雖然賺下了一點點銀子,但他老人家心中總是鬱郁不歡,就盼著晚輩能夠博取一個功名,今科倒是僥倖中舉,但若要金榜題名,晚生只怕力有不逮,令家父失望了啊……”林麒皺起了眉頭,述說著苦惱。
“我瞧玉門少年俊逸,品學兼優,今科是必中的。”吳慶喜笑道。
“借大人吉言!”林麒道,“雖然晚生四書五經讀的倒也通透,但若說必中,那可也沒有絲毫把握,晚生知道大人是進士出身,所以此來也想要請大人指教一二。”
“指教可也不敢當呢。”吳慶喜笑道,“近年來公務纏身,文章這一塊,卻也擱下了。”
“雖然如此,也是錦繡。”林麒道,“若大人肯賜給晚上一兩篇大作回去拜讀,可也幸何如之?”
“哈哈哈,那也不必獻醜了吧?”吳慶喜明知道林麒說的都是恭維話,但心裡聽著卻也妥帖。
正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然則大人憐晚生一片誠心,斷不至令晚生失望而歸。”林麒說著從懷中摸出一張銀票恭敬放在桌上,“些許潤筆,大人賞收。”
不多不少,一千兩的面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