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古怪看他,不禁搖頭苦笑。
嘉靖饒有興趣的看著二人對談,聽到徐謙說到粉身碎骨四字時,眼眸不禁一亮,嘉靖終究還是年輕人,年輕人的心思總是相同,所謂偉大的頭腦總是不謀而合,換句話來說,不肯吃虧自私自利的人心思也總是容易臭味相投,嘉靖本就是不肯吃虧的人,別人欺負他,他會十倍百倍報答回去,只是有些時候,縱是身為天子也不免要英雄氣短,雖然想和徐謙一樣快意恩仇,卻不得不忍耐憋屈,可是徐謙這番話,卻是正中他的胃口,當然,正對胃口是一回事,這並不代表徐謙是對的,徐謙這個傢伙,顯然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曉得人家的厲害。
王鰲的病情,早已傳開了,乍聽到這訊息,自是朝野震動,這事兒太大,幾乎影響到了所有的人,王鰲一走,整肅吏治的事肯定要落回吏部,而吏部誰來接任,這個人接下來會採取何等措施,自然還帶著諸多的變數。
更重要的是,從前那個分庭抗禮的局面已經不見了,楊廷和又重新的成為了大明朝碩果僅存的內閣學士,就算再有人入閣,怕也難以與楊廷和爭輝,因此……眼下所有人都議論紛紛,有人感覺要大禍臨頭,面如死灰,這些人是最擔心的,在楊廷和獨掌朝綱的時候,他們是邊緣的角色,一直被楊廷和忽視,接著王鰲的出現,讓這些人看到了曙光,於是一個個遞上各種投名狀,紛紛投靠,平時沒少噁心到楊黨,可是誰曉得這好日子才沒過幾天,倒黴的事兒就來了,而且來勢之快,毫無徵兆。
如今這些人一下子成了驚弓之鳥,熱鍋上的螞蟻,當政的這些學士雖然表面上士林風評極佳,人人稱頌,不是說大度,就是說寬厚,其實這都是做給別人看的,混到他們這種地步的人,若是不排出一下異己,展示一下權威,如何能讓百官服服帖帖,又如何能讓那些親信們為他死心塌地。說到底,整人不是人品的問題,清除異己本身就是大佬們的某種儀式,既然有儀式就必須得有祭品,三天兩頭找幾個冤大頭出來殺雞嚇猴,很有助於社會的風氣,增加朝廷的向心力,只有如此,那些大佬們的親信才會覺得,幸好一直忠貞不渝,緊緊圍繞在恩府周圍,否則這個冤大頭就是自己了。而對於朝中那些孤魂野鬼來說,自然也是一種威懾,敢跟人家對著幹,就得有明天完蛋的覺悟,平時不老實,就一根指頭捏死你。
於是,某些人在這不安之中四處打探訊息,眼下的局面連傻子都看得清,誰平時和王鰲走得近,誰就得倒黴,誰平時得罪了楊黨,誰就得有死去南京的準備。
想去南京的人必定是少數,南京那種粉黛之地,最是消磨人的志氣,混吃等死雖然是大多數百姓們的奢望,可是對官兒們來說,卻不啻是失去了第二生命。
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膽戰心驚,自然也有人暗中歡欣鼓舞,總算出頭了,總算有人要完蛋了,有人完蛋就有空缺,有了空缺就有前途,所以這些人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不過也得必須四處打聽,得琢磨著這次是誰完蛋,會空出什麼缺來,又該走做什麼門路,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心,總有辦的成的事。
…………………………………………………………………………………………………………
第二章送到,贊一下吧。(未完待續。。)
第四百五十六章:你惹到了我
雖然恩准致仕的旨意還沒有下來,不過朝中已是掀起軒然大波,楊廷和的府邸門前車水馬龍,水洩不通,世態炎涼,世上的事大抵都是如此,市井之人或許還有幾分意氣可言,反倒是這些滿口之乎者也,滿口所謂節氣的袞袞諸公們似乎們沒有這個概念,同樣是這些人,口稱仗義死節,可也同樣是這些人,大順進了城便俯首稱臣於大順,滿人入關,他們又成了忠臣,只是這個忠心,卻和姓朱的無關。
荒唐可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