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我們現在跟大周太子合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護住京城。
“齊王離開的時候,特意交代,他人離開京城,但是名義上他還在京城,還在齊王府,被關了禁閉。
“微臣之前覺得,齊王此舉的用意,是為了迷惑大周太子。
“但是現在感覺,或許並不是。
“因為京城的訊息,沒有那麼快傳到邊境,他們是快馬加鞭一路疾馳去到安城,等他們到的時候,京城的訊息一定還沒有傳過去。
“所以就不存在這個訊息是為了迷惑大周太子,而是為了迷惑皇上。為他後面的行事做準備,若不然,這一出實在是多此一舉……”
林望甫一口氣說了一堆的話,現在訊息還沒有到邊境,這裡是他自己說的。
太子妃在信裡交代了,這個時候,有什麼說什麼,最好是模稜兩可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只要能加深皇帝對李元齊的厭惡和忌憚都可以。
因為這件事有漏洞。
比如:哪怕皇帝什麼都不做,按照事情進展,李元齊現在去了安城,和大周太子對上,大周太子一定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殺了李元齊。
比如:邊境是大周太子的地盤。
比如:大周太子也一樣希望皇帝能死,若有李元齊在前面衝鋒陷陣,對於大周太子來說,是更好的事情。
人只有在感覺到極度危機的時候,才容易一葉障目,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作出錯誤的決定,錯誤的判斷。
這樣的錯誤,當時不容易發現,但是在事情的危機過了,就會很容易察覺,今日他一番話,處處都是漏洞。
邏輯和因果關係上都不通。
他剛剛從進大殿開始,到現在說的話,把整件事情串成了一條線,聽起來十分合理,也充分調動了皇帝最怕的心事,從而指引皇帝:
走到他們想要讓他走的那一步。看到他們想要讓他看到的東西。
若是平時,如此偷樑換柱的說法,自然不能用,因為後面不能自圓其說。
但是現在不一樣,皇帝沒有發現真相的機會了。他根本等不到危險解除的那一日。
“現在齊王已經離開,皇上得儘快做決定才是。”
皇帝皺眉:“那該如何做?”
林望甫:“想要和對方合作,主要就看對方想要什麼。
“他想要的,我們便給他。他想要大周,我們自然不能坐以待斃,但是卻可以在表面上矇蔽他。
“我們跟大周太子鬥了這麼久,都是在暗地裡揹著行動,無論是他對付我們的事,還是我們對付他的事,皆是如此。
“說明起碼在表面上,大周太子也不想跟我們撕破臉,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皇上,微臣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皇上聽聽行不行,若不行我們再想別的,若可以我們就這麼辦。”
皇帝看向林望甫:“說。”
林望甫開口道:
“皇上,既然大周太子想要恢復大周的國號,那皇上不妨寫一封退位讓賢的詔書,表示只要大周太子平安歸來,皇上便可退位做太上皇,把這江山讓給大周太子。
“為了讓大周太子相信皇上的誠意,誘使他回京,皇上還可以寫一封罪己詔,說明當初大周天子遇害的真相。
“大周太子會不會感念皇上的真誠不好說,但起碼給了他面上一個絕對好下臺階的理由,只要他還不想跟皇上正面對上,他就一定會接受皇上的好意,也一定會回京。
“等他到時候入了京,是死是活,一切都由皇上說了算。
“等他發現這是一個局,便已經晚了。
皇帝琢磨著林望甫的話,臉上並不情願:
“但若朕這樣說,以後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