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但張小柳心中還是覺得佔了便宜。於是在他們自己還沒插秧之前,先幫大順麼麼家分秧、插秧。
看這裡的氣候,跟他小時候生活的家長差不多,連作物也有許多相同。只是這時候既沒有雜交水稻也沒有現代化肥,稻穀的產量是極低的,所以人們不得不種些產量高的粗糧,否則口糧就不夠了。
分秧、插秧這樣的活兒張小柳都幹過許多年,只是後來離家讀高中大學才手疏了。這時候只看著大順麼麼他們幹活,就能學個九成像了。所謂分秧就是把育在秧田裡的稻苗秧連根拔起來,然後按照一定的距離把它一棵棵插入平整好的水田裡。“插”字用的是十分貼切的,因為要一手拿著秧,把秧苗一棵棵插入水深齊腳踝處的水田裡。這個活兒可算是農忙時最輕快的活了,只是腰彎得累些,不算太辛苦。
大順麼麼家的田不少,能幹活的人也多。趙大叔和大順麼麼幹活是把好手,他們最大的孩子是個十六歲的小子,叫富來,幹活已經頂得上成人了。第二個孩子也有十四歲,叫貴來,跟在父兄後頭也做得有模有樣。家中還有個小哥兒負責做飯,一點也不浪費人力。
這是張小柳第一次見到趙家的孩子,富來和貴來都與他打了招呼,看起來還挺熱絡。想來兩家住得近,以前肯定也是一起玩的。他怕被人看出不妥,也不敢多說話,挨著趙正則就開始分秧。
“你這孩子總是這麼客氣,不過是多育些秧苗,還得要來幹活。就三畝地,我常常剩得都有那麼多。”大順麼麼見他們來幹活,有點過意不去嘮嘮叨叨地說。這裡的人用的稻種都是自留的,加上這樣分秧是可以每一株秧苗都不浪費,所以一般會多出許多秧苗。
“大順麼麼幫了我們這麼多,我現在有空也不過是幫點小忙。再說我們的地不多,每天上午分秧下午去插上,也用不了幾天。”張小柳笑著說。
其實分秧算不上幫了什麼忙,最多就是讓人家趕點早回家的時間。但對於大順麼麼,他是從心底感激。從來都是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少。大順麼麼雖沒給他什麼物質的資助,畢竟他家也快要揭不開鍋了,但是還是盡他所能的幫助了他。
一個下午幹下來,張小柳發現他的活是做得最慢的。別人都把一壟的秧苗分完了,他這裡才做了三分之二左右。倒是趙正則雙手竟然能一起分秧,實在讓人刮目相看,速度快要趕上張大叔了。
在田裡忙活一日也過得極快,等晚上張小柳躺在床上時,已經累得直不起腰了。偏偏插秧又要趕早,只覺得剛躺下去眯上一會兒,又不得不起來了。幸好這段時間的忙碌是短暫的,到第四天時,兩人已經把三畝水田的秧都插下去了。
秧插下去,前面十來天的看顧是極重要的。因為是連根拔起的秧苗才能種活,要是分秧時不小心把根系拉斷了的插下去也會枯死,這時候就要趁早補上。田裡的水也要維持在合適的程度,多了容易泡爛秧苗,少了又擔心被曬壞。
但這些事畢竟不像插秧那麼搶緊,田地少每天半個時辰也夠看完了。趙正則便攔住不讓張小柳再下田,每日早上挑完水以後就扛著鋤頭去田裡,看得張小柳哭笑不得。他自己卻不是很擔心,現代早已經用上了拋秧,只七歪八扭的散在田裡也能長好,這樣細緻的活更沒什麼問題。即使偶有一些死掉的,三畝地多也不過幾十株。
又過了兩天,村裡田地多的人也插完秧了,這時候旱地便熱鬧起來,大家齊齊開始種黃豆、花生、玉米、紅薯等其他作物。張小柳粗略觀察了下,這裡的人還是種玉米和紅薯最多,這兩樣也是當做主要糧食的東西,很得重視。他自己卻不很喜歡這些東西,只把那剩下的一畝旱田大致均分了,一半種上紅薯和玉米,另一半卻種上了黃豆。
在他看來,黃豆的營養對孩子更好些。而且村裡有個大石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