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中,吵吵嚷嚷,中下層官吏,也紛紛表達自身態度。
一時,這股平時被忽視的力量,變得異常強大,仗著楚王,蜀王之威,與世家官員辯駁。
楊明坤沒有阻擋,反而靜靜留心觀察,順便考慮推行變革之事。
得到諸位皇子,及朝堂軍中底層文臣武將支援,楊明坤信心滿滿,對來自世家門閥官員的壓力,絲毫不放在眼裡。
沉默良久,抬手示意百官安靜,冷語道:“變革之事敲定,即日起,實施變革,誰敢阻止,便是與朕作對,與滿朝文武作對,與天下百姓作對。”
三個作對,清楚明晰,表現楊明坤對變革態度。
這種強勢有力態度,楊明坤從未有之,足以顯示出對變革重視。
群臣聞聲,不再言語。
軍門世家官員,自不甘心,紛紛隱忍,今日阻擋變革失敗,變革推行,他們還有機會。
龍椅上,楊明坤不考慮這些問題,手段乾脆,部署推行變革之事!
沉默稍許,冷語道:“眾位愛卿,變革之事,事關重大,必須選擇合適官員,主持變革,高孝雲,張韶卿兩位大人,主持變革,是否妥當?”
此二人,皆為軍門子弟,不過,軍門世家官員,面孔中,卻沒有丁點喜色。
張臣豐忠於皇上,與軍門世家撇清關係,張氏子弟中,長子張韶卿擔任禁軍副統領,與秦王聯手執掌禁軍。
次子張韶鳴,先前擔任左武衛大將軍,現今升遷原州大都督,統領右千牛衛,為朝堂鎮守北疆。
高孝雲原州城禦敵有功,卸任右千牛衛,迴歸朝堂,雖未被任職,卻可在朝堂走動。
而且,高孝雲似乎在效仿張臣豐,全心忠於皇帝,與親近蜀王的胞弟高孝櫟,漸行漸遠。
皇上推舉兩人,很顯然再提拔忠於自己的力量。
同時經略西北時,張臣豐出謀頗多,也算投桃報李。
“父皇,張高兩位大人,素有才華,雷霆手段,可堪大用!”即已支援推行變革,楚王乾脆好人做到底,誦佛送佛西。
況且,楚王猜出皇上題圖,此舉,也是希望在朝堂,為自己,或為效忠自己的官員,爭取到升遷之機會。
“皇上,微臣支援!”
“臣附議!”
“臣附議!”
……….
又是以袁文禮,吳田岷為首,忠於楚王的中小官吏,站出來附和。
這時,楊鉞,蜀王,亦紛紛表態。
太子及宇文石等人,不好言語,又不得不表態,唯有違心支援。
確定主持變革官員後,楊明坤欲繼續委任官吏時,張臣豐站出來,抱著朝笏,聲如洪鐘道:“皇上,微臣請辭。”
一時,剛剛掃去陰霾的朝堂,瞬時,又徹底安靜,不少官員暗自嘀咕。
莫非,張臣豐拒絕變革。
假若張臣豐拒絕變革,依照他在軍中影響力,定然改變皇上態度。
楊明坤亦神情微變,不解張臣豐何意,出言詢問:“右僕射何意,好端端,為何請辭。”
張臣豐乃國之棟樑,肱股之臣,假若冒然離朝,勢必在群臣中引起風波。
何況,楊明坤對張臣豐及其依仗,軍事中,許多戰略,需張臣豐親自定奪。
這一點,秦王,楊鉞,蜀王,皆不能與張臣豐相提並論。
然而,張臣豐有他的想法,現今朝堂欲推行變革,諸臣變革的官員,必須手握重權。
他擔任右僕射,卻極少上朝,何不順水推舟,讓出右僕射職位。
另外,張氏二子,皆在朝中擔當重任,隨著張韶卿被任命主持變革,張氏家族地位僅次皇族。
雖說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