訣精奧,往往只言明關鍵,其餘基礎之處並未從頭說開。竟然讓玉飛,還不得不半練半猜。
如上種種,如何能如法術修煉般順當?
幾回,拉著二師叔給他解釋。師叔耐著性子給他解釋過後,不得不再退而求其次了,給了他一本更不入流的劍譜,專講基礎的。
可玉飛是被法術&ldo;天書&rdo;燻高了眼界兒,拿著那本基礎的劍譜哪會當事兒。便還是瞎自搗鼓那九華劍訣,二師叔倒也由著他。
玉飛私下,是有著小算盤的。
九華劍不是分為上下兩部,一部人界篇,一部靈界篇麼?他不也已經築基了麼?那還練凡劍作甚!人界篇主講凡術,何不乾脆就從靈界篇的御劍練起?反正這《九華劍》的靈界篇比人界篇還差,也不用擔心二師叔會找來更差的來了!
……
但翻過書本才知道:御劍,首先,自己要有仙劍。其次,祭煉並培煉。而後,才能御之。其法術基礎,倒僅僅只需要一個附靈術而已。
附靈術,玉飛自然清楚,乃修士最常用的基礎法術之一。修士靈魂受肉體的限制,並不能讓魂離體,靈力外放必須依賴法術。這附靈之術,便正是反其道而行。不依靠法術,而外放靈力!代價,便是損傷施術者的魂魄。
施術方法倒是簡單,從自身分離出魂力,種於物體,自然便能實現心念控制了。從某種程度來說,亦即是傀儡術的基礎。
從自身分離出魂力,種於物體。聽起來複雜,實則簡單,築基以上修士的精血而已。當然,法寶的祭煉,精血可不止一點點。即便只是最簡單的,也需要分作七日。為的,就是避免一次損耗精血太多,減輕魂魄的損傷。
它相較於法術,自然也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比如移動物體,控物術全靠法訣變化。御靈之術,靠心神。御器格鬥,修士自然會採納後者。而且,更重要的一點,這種附靈御物只與精血有關,與靈根無一點關係。這也是現世,劍修得以繁榮的根本原因。同符道、陣法、丹道一樣,都不注重靈根。
沒有仙劍,見不到師祖,玉飛只能腆著臉皮找二師叔要了。
二師叔自然是不會吝惜一把仙劍的‐‐一把還有著缺口的半廢仙劍,明顯的故意為之!這讓玉飛,立刻熄了祭煉之意。把精力用在它身上,太浪費了。
因為附靈,這種魂魄分割外放之術,還自有其規則:所附之靈,逃不消散的命運。而消散的具體方式以及速度,由物件的靈性來決定。
比如,普通死物,所附之靈,會很快消散;又比如,普通活物,所附之靈,會很快被其吞噬。只有靈物,能存得附靈長久。但亦不能阻止,其緩慢的消失!
培煉,便是維持心神聯絡,阻止那兩種程序之法。所以,為了附靈與培煉的效率和方便。法寶,大都由靈材鑄就。
那把半廢仙劍雖說也是靈物,可若要把幾碗熱血都潑它上頭,能留存幾分靈性不說。還要經常帶著它一起修煉,天長日久地悉心餵哺它靈氣。怎麼都覺著不划算不是?
二師叔為了玉飛不好高騖遠、夯實基礎,也可算用心良苦了。
他是想讓玉飛明白,御劍術的基礎,絕對還是要數劍術本身。唯獨的一個法術基礎,附靈,真的與御劍術的高明與否,沒甚關係。飛劍的好壞,也完全可以後天更換。
……
所以,玉飛只有老老實實,從前面基礎練起。
奈何,玉禪沒走時教的,有限得很。二師叔之前給的,更基礎的那本劍譜《華山劍法》,終於還是被玉飛拾掇起來了。
</br>
<style type="text/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