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序。

第四代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1971…現在)

出現積體電路後,唯一的發展方向是擴大規模。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可以在一個晶片上容納幾百個元件。到了80年代,超大規模積體電路(VLSI)在晶片上容納了幾十萬個元件,後來的ULSI將數字擴充到百萬級。可以在硬幣大小的晶片上容納如此數量的元件使得計算機的體積和價格不斷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斷增強。基於“半導體”的發展,到了一九七二年,第一部真正的個人計算機誕生了。所使用的微處理器內包含了 2;300 個“電晶體”,可以一秒內執行 60;000 個指令,體積也縮小很多。而世界各國也隨著“半導體”及“電晶體”的發展去開拓計算機史上新的一頁。

70年代中期,計算機制造商開始將計算機帶給普通消費者,這時的小型機帶有軟體包,供非專業人員使用的程式和最受歡迎的字處理和電子表格程式。這一領域的先鋒有modore, Radio Shack和Apple puters等。

1981年,IBM推出個人計算機(PC)用於家庭、辦公室和學校。80年代個人計算機的競爭使得價格不斷下跌,微機的擁有量不斷增加,計算機繼續縮小體積,從桌上到膝上到掌上。與IBM PC競爭的Apple Macintosh系列於1984年推出,Macintosh提供了友好的圖形介面,使用者可以用滑鼠方便地操作。

計算機的發明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事情,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它已經成為一門複雜的工程技術學科,它的應用從國防、科學計算,到家庭辦公、教育娛樂,無所不在。它的分類從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到工作站、個人電腦,五花八門。但是,無論怎樣尖端,怎樣高科技,從它誕生之日起,在許多人心目中它就是一部機器,一部冰冷的高速運算的機器。

從ENIAC揭開計算機時代的序幕,到UNIVAC成為迎來計算機時代的寵兒,不難看出這裡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一是計算機已從實驗室大步走向社會,正式成為商品交付客戶使用;二是計算機已從單純的軍事用途進入公眾的資料處理領域,真正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

計算機產生的動力是人們想發明一種能進行科學計算的機器,因此稱之為計算機。它一誕生,就立即成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掀開自工業革命後的又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

第二章 計算機的發展

早期計算機

公元前5世紀,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廣泛應用於商業貿易中,算盤被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並一直使用至今。算盤在某些方面的運算能力要超過目前的計算機,算盤的方面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

直到17世紀,計算裝置才有了第二次重要的進步。1642年,法國人Blaise Pascal(1623…1662)發明了自動進位加法器,稱為Pascalene。1694年,德國數學家Gottfried Wilhemvon Leibniz(1646…1716)改進了Pascaline,使之可以計算乘法。後來,法國人Charles Xavier Thomas de Colmar發明了可以進行四則運算的計算器。

現代計算機的真正起源來自英國數學教授Charles Babbage。Charles Babbage發現通常的計算裝置中有許多錯誤,在劍橋學習時,他認為可以利用蒸汽機進行運算。起先他設計差分機用於計算導航表,後來,他發現差分機只是專門用途的機器,於是放棄了原來的研究,開始設計包含現代計算機基本組成部分的分析機。(Analytical Engine)

B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