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幕府山、到鐘山的明孝陵,都成了兩軍激烈拉鋸的戰場。
隨著速決戰的妄想破產,毫無章法的混亂戰鬥持續了一天又一天,一座又一座精美的寺廟或宅邸被燒成白地,明軍雖然依舊佔著上風,但始終無法取得全勝,甚至一直不能控制住整座南京城。
由於南京皇宮距離雙方反覆爭奪的戰場前線太近,而且已經在戰火中變得殘破不堪,崇禎帝只得在鐘山的明孝陵設立了御營,一邊祈禱朱元璋的在天之靈保佑自己,一邊繼續指揮這場漫長而艱苦的戰鬥。而皇太極則在幕府山腳下的燕子磯立下大營,對著八旗將士指天發誓,這一次不拿下南京就決不罷休!
需要注意的是,皇太極的清軍雖然是外來的客軍,但在江南這片地方也不是沒有支持者——就像尋死的人,如果一次自殺失敗,通常就沒有勇氣立即開始第二次自殺一樣。原本已經對局勢灰心絕望的東林黨人,看到清軍大舉南下,來找他們算賬的崇禎皇帝似乎未必能坐得上金鑾殿,於是又紛紛心思浮動起來。
其中,此次“借師助剿”的兩個主謀,首輔周延儒和他的學生張溥,一個在南京戰場為清軍指點地理、籌集糧秣,一個在鎮江渡口督促水師船隻,從江北的揚州轉運清軍兵馬。而其他一些還沒有跑遠的東林君子,也紛紛站了出來,雖然南京朝廷下屬的正規軍已經全垮了,但這些人憑著他們在地方上的影響力,還是很快組織起了一票烏合之眾,前來南京戰場上幫助“大清友邦”,順便到南京城裡搶點兒東西。
不過,東林黨固然是江南的地頭蛇,但如今的崇禎皇帝,同樣也不算是外來戶。
在發現這些滿口道德文章的東林君子,居然再一次重新整理了他們的下限,以至於不惜投靠韃子,也要跟自己這個正統天子作對到底之後,這位穿越版的崇禎皇帝陛下頓時暴跳如雷,於是一邊向湖廣和江西的後方催討援兵,一邊立刻召來已經投靠他的南京勳貴,還有倒戈歸順的地方官員,要他們發動鄉民,討伐東林逆黨,所獲財富女子儘可以自取之。結果,就很快導致了戰爭規模和戰爭範圍的急劇擴大化。
——江南的東林黨在這些年固然已經是搞得無父無君、目無朝綱,甚至像同時期的波蘭農莊主們一樣崇尚地主階級自由化。但崇禎皇帝代表的大明朝廷二百年正統權威,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磨滅的。而江南地方上的勢力,也還沒有到東林黨一手遮天的程度——說到底,東林黨並不是現代那種結構嚴密、如臂指使的革命政黨,而只是一個類似地主縉紳政治俱樂部的鬆散組織,進黨離黨都是司空見慣之事。偏偏任何一個地方的縉紳大戶,都不可能是鐵板一塊,所以東林黨在地方上有多少支持者,就同樣有多少死對頭。
更重要的是,學過動物學的朋友們都知道,哪怕是最原始的草履蟲,都有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更何況是思維能力豐富的人類呢?眼下東林黨擁立的永和偽帝,已經逃竄無蹤,如果再不撥亂反正,回到崇禎陛下的陣營裡來,還能怎麼選擇呢?難道要去給這些渾身臭烘烘的女真韃虜當奴才嗎?
結果,在這兩大政治力量的撕扯之下,先是南京周邊,然後是整個江南,都爆發了地主團練之間的大規模群毆。許多地主大戶舉著各自的旗號,用刀槍清算起了彼此之前的新仇舊怨。再加上之前民間的各種搶米騷亂也還沒平息,各路武林大俠們組織起來的亂黨還在跳騰,此外又有聞香教的分支勢力,也跟著渡江的清軍,一齊進入江南民間,挑起各種騷亂……明軍、清軍、邪教、地主、水匪、山賊、饑民,各色各樣五花八門的勢力一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