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9部分

約有50%的金槍魚罐頭產自這一片西南太平洋地區,此外還盛產對蝦和龍蝦。而農業雖然因為陸地面積較小而受到限制,但熱帶地區的農作物生長迅速,依然至少足夠供養上千萬的人口,還可以依靠便利的海運,在本地種植椰子、可可、咖啡、棕櫚等熱帶植物作為交易品,然後從菲律賓、印尼進口稻米,從澳洲進口小麥,從紐西蘭進口肉類和乳製品。

接下來,從工業的角度來看,新幾內亞是優質銅礦的產地,還出產石油和天然氣。索羅門群島有巨大的鋁土礦,新喀里多尼亞的鎳礦品質堪稱世界第一,幾乎是剷掉一層表土就是絕佳的鎳礦。而且相當一部分島嶼的地熱資源非常豐富,可以直接使用地熱來發電,並且到處散佈著日本人非常喜歡的溫泉……

雖然因為環境、人力、技術、資金和政治上的原因,這片群島和海域的豐富資源,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期,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更不用說合理的規劃和利用。但是,若是有朝一日,某個民族或勢力能夠統治這片廣袤的蠻荒海疆,然後克服炎熱氣候和熱帶疫病的考驗,並且掌握足夠的技術,將這些沉睡的資源開發提煉。那麼,在這片豐饒的海域上,還真的有形成一個工業化強國的可能性!

而在這片西太平洋的戰略地理上,特魯克就相當於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的中央,佔住了“中原”的位置。只要在這裡佈置一支強大的機動打擊艦隊,就能輕易掌控四周一大片極為廣袤的群島和海疆。

因此,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政府把特魯克島從德國手中接收過來之後,就立刻將這裡劃為軍事禁區大興土木,在鹹水湖中修建了碼頭,在礁湖的深水處建立了浮動船塢,礁湖則變成了艦隊的停泊點,島上修造了修理工場、兵營、大型倉房和洞庫,山頭上構築了要塞,岸邊則佈滿了戰壕和碉堡。

在島上的生活區,還有電影院、軍人商店、青樓、酒館和醫院等完善的日常設施,儼然一座現代化的小城市。隨處可見忙碌計程車兵和工人,以及成千上萬來這裡謀生的日本移民,尤其是軍人家屬。乍看上去,彷彿給人以一種回到了日本的感覺。其實它足足遠離日本三千二百公里,孤懸在浩瀚的太平洋之中。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特魯克就已經是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前出南太平洋的主要錨地,被日本海軍驕傲地稱之為“太平洋上的直布羅陀”和“日本的珍珠港”。

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日軍的節節勝利,特魯克島和周邊島嶼已經從日本海軍的前沿壁壘,變成了安全的後方腹地,並且藉助發達的水運與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轟轟烈烈地興起了又一波大建設的熱潮。來自國內的移民和來自朝鮮、中國的勞工迅速蜂擁而至,讓特魯克和整個加羅林群島的人口迅速激增。

——就像美國的西進運動一樣,成千上萬的日本貧民或是被生計所迫,或者聽從了軍隊的號召,紛紛渡海南下,趕赴傳說中無比富饒的“新日本”,去建設屬於大和民族的新天地。

儘管這個“新日本”的大部分領土還處於原始的待開發狀態。蚊蟲肆虐,飲水的潔淨難以保證,雨水和颱風頻頻造訪,熱帶疾病氾濫,還經常被火山和地震所困擾,但日本人滿不在乎,他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日子,習慣了狹窄的住處,粗糲的飲食,習慣了在亭子間似的工場裡幹活,在鴿子籠似的房間裡生活……能夠在莊稼一年三熟的南洋頓頓飽餐甘薯和糙米飯,時不時來一條上好的金槍魚打牙祭,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就在這樣的條件下,頑強的日本移民充分發揮了其民族固有的勤勞與智慧,與大自然展開了艱苦的戰鬥:砍伐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