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可以更方便的藏在雨傘和柺杖之中——長留派弟子為執行隱蔽任務而特製的雨傘劍,刃長一米左右,重量大約一公斤。平時藏於傘柄,使用自若,而抽出來就是一把西洋劍——這種暗器的設計實際上自古就有,只是這樣的設計對鍛造劍身的鋼料要求高,合適的材料難得,而大多數人即使偶爾弄到了好鋼,也捨不得拿去做這種藏頭露尾的暗器。
但是,對於擁有現代工業超強生產力的穿越者來說,這點小麻煩卻根本不是問題,用普通彈簧鋼進行高溫調製,再對劍尖淬火之後得出的西洋劍成品,其彈性和硬度都絕佳,造價也不貴,故而這種雨傘劍在長留派是人手一把,連最下等的雜役弟子,在入門了幾個月之後,也都能得到一把雨傘劍或柺杖劍來防身。
雖說在看了長留派弟子的訓練之後,很多穿越者都嘀咕說,讓一群梳著髮髻的明朝人,拿著西洋劍在中國的土地上跟人戳來戳去地鬥毆,感覺很有些假洋鬼子般的彆扭,但盜泉子道長卻表示這很正常——按照《山海經》上的描述,這長留山原本就是西方仙山,自然應該教導西洋武功才是……
當然,既然這個門派的目標是協助佔領軍屠殺大明武林,自然就不能只靠冷兵器解決問題,所以凡是透過了稽核的內門弟子,多半還裝備著左輪手槍或雙管獵槍,甚至一部分內門弟子還接受了工兵的炸藥包爆破訓練,預備用於在偷襲行動之中,破開各處寺廟道觀和大戶宅邸的高大圍牆。
目前,這個門派還處於草創階段,華盟內部也有很多人對它的前途不太看好,斥之為叛道離經。但日後這長留派果然發揚光大,號稱是武林終結者,殺得各處名門大派、古剎名山人頭滾滾、屍橫遍野……
※※※※※※※※※※※※※※※※※※※※※※※※※
當徐霞客和他的族兄徐仲昭乘著馬車,來到長留觀落腳的時候,便看到一隊長留派剛剛招收的新晉弟子,腿上綁著沙袋,身上穿著藍布袍子,從路邊旁邊汗流浹背地跑過,早上剛剛透過考核的前短工李富貴。也赫然就在其中,後面還有幾個外門弟子,吹著哨子、揮舞著鞭子,在催促和監督他們不許偷懶。
而在不遠處的演武場上,也有許多長留派弟子在揮汗如雨地舉啞鈴、壓單槓,互相擊劍與徒手格鬥。
——雖然長留派在表面上乃是腐朽落後的“封建會道門”,但實際上採用的卻是正規軍事化訓練方法,全體新晉弟子和外門弟子,每天早上都要先跑個三千米,然後是五百個俯臥撐,五百個舉腿,五百個蛙跳……外加文化課學習。雖然不過是後世體育學校的故技,但換成這年頭的一般武林門派,普通弟子恐怕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食物熱量和蛋白質攝入,來維持如此高強度體能鍛鍊。虧得“澳洲人”財大氣粗,三餐管飽且皆有葷腥,才讓這些原本長期處於半飢餓狀態的窮小夥子,得以如此恣意地揮灑著青春的卡路里。
按照長留派首任“仙尊”盜泉子參考仙俠小說後作出的安排,這些新晉弟子在訓練三個月之後,將會舉辦一次門內大比,按照成績高低分出雜役弟子和外門弟子。然後前者被分派往各處香堂做一些雜事,後者繼續深造各種街鬥技巧,日後充當主力打手,並且在戰鬥中積累資歷,直至升為內門弟子……
——在華盟官方開出的工資單上,長留派的雜役弟子就是臨時工,外門弟子就是合同工,內門弟子是事業單位編制,再往上的各位長老、堂主、巡察之類,就是進入公務員編制了。
“……哎,老弟呀,俗話說窮文富武,看看這道觀招募了這許多壯丁和半大小夥子,每日勤奮打熬不輟。若是三餐難繼的尋常貧家子弟,這麼操練下來,只怕是都要吐血了,可這些人卻皆無面黃肌瘦之態。而且每日都讓他們這麼跑的話,真不知澳洲人又要賠上多少雙鞋子……”徐仲昭摸著鬍子,如此嘀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