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2部分

候,那麼他們這些文化人也就變得無用了。

目瞪口呆的周延儒只得表示,如果大清堅持要這麼搞的話,江南之地只怕不易平定。而皇太極則很有自信地拍了拍腰間的佩刀:“……無妨,只要朕的弓刀尚在,江南刁民不易平定又如何?殺一儆百便是了!”

另一邊,眼看著好不容易從江北請來的大清王師,居然成了要把自己這些士大夫抄家滅門的魔王修羅,後悔不迭的江南東林黨人,也趕緊在私下裡組織聚會,討論應對當今危局的自救之策……

第473章 、虎丘大會

第一百六十四章、虎丘大會

崇禎七年正月十五,蘇州,虎丘

蘇州城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至春秋時代,早在吳越爭霸之時,便已是吳國都城。唐人李太白有詩曰:“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故而蘇州的歷史勝蹟極多:虎丘、盤門、石湖、靈巖、天平、虞山……更有歷代修造的精美園林——譬如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等處,都是天下文人墨客流連嚮往之地。

而蘇州城外的虎丘,更是吳中第一名勝,春秋時的吳王闔閭死後,即下葬在虎丘。秦始皇掃滅六國,一統四海之後,曾登臨虎丘覽勝。唐代詩人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鑿山引水,於虎丘修七里堤,以後歷朝也對此地多有營建,使得虎丘景緻更為秀美,以致後世文人皆認為到蘇州而不遊虎丘,實屬憾事。

明末之時,以張溥為首的復社士子,曾經多次在虎丘舉辦文壇盛會,議論天下時政,猶如後世的競選演說大會一般,使得虎丘大會的名聲一時間享譽天下。而東林黨的前輩名宿見狀,也不願讓復社的小字輩們專美於前,紛紛在虎丘舉辦各色文會、詩會、酒會、茶會,一起吟詩作賦、評點朝政。

於是,明末的蘇州虎丘,就好像後世許多國家的首都廣場一樣,成了著名的政治象徵地之一。

此時此刻,在東林魁首錢謙益錢牧齋先生的召集之下,又一次虎丘大會於元宵佳節召開。由蘇州閭門出城前往虎丘的官道上,儒服葛袍的書生文士絡繹不絕。然而,此時這些與會者的神態之中,早已沒有了那種從容不迫計程車人風度,更沒有了賞雪觀梅的閒情雅緻,而是充滿了某種難以言喻的焦慮和恐懼。

而在距離虎丘不過七里路程的山塘街上,這處蘇州最繁華的商埠之地,本來鱗次櫛比的店鋪飯莊,也是家家閉門歇業。街頭上全然沒有了昔日攢動的行人商販,更看不見任何一盞元宵佳節必不可少的花燈。

——雖然“大清王師”的鐵蹄暫時還沒有踏到此處,但從南京、鎮江等地相繼逃來的難民們,卻早就已經透過他們的嘴巴,將清廷準備盡貶江南百姓為奴的恐怖政策,傳播到了蘇州人的耳朵裡。

蘇州地方的縉紳大戶們,不無驚恐地看到時局變化如天翻地覆,紛紛苦思自保之策,卻又一時無計可施。最後在本地名士、東林魁首錢謙益的牽頭組織下,再次召開虎丘文會,商討應對危機的辦法。

於是,蘇州城外冷清了許久的虎丘,再一次冠蓋雲集,一頂頂暖轎絡繹不絕。在絕大多數的轎子後面,都還跟著一群家奴,有的拿炭爐,有的打雨傘,有的提食盒,有的捧茶具,有的甚至攜著朱漆馬桶……

跟以往江南士人召開的歷次虎丘文會一樣,本次大會依然在虎丘的千人石召開。這千人石乃是一整塊天然形成的暗紫色大盤石,約莫二畝見方,由南向北傾斜,平坦如砥,氣勢雄偉,中有兩岩石凸起,頂面平坦,四壁如削,可坐千人,實為罕見。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