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4部分

王秋聳了聳肩,“……所以,請你們大可不必對香港這座城市抱有太高的期望……”

※※※※※※※※※※※※※※※※※※※※※※※※※※※※※※※※※※※※※※※※

PS:昨天感冒發燒,幾乎是暈了一天,故而被迫停更。今天也沒完全恢復精神,只好把最後一點兒存稿發上來,接下來幾天的更新可能會不太規律,請大家多多見諒。

然後,關於王秋在天津會不會被北京核爆輻射給傷害到的問題。這個,從天津到北京的直線距離是一百二十五公里,文中僅僅是“天津地界、大運河邊”,距離還要更遠一些,核爆的光輻射在這個距離上已是微乎其微。再說了,王秋不是掐著時間躲到了一塊大石頭的背後嗎?這樣對健康造成的損害就更小了。當然,如果輻射塵埃被風吹過來,那麼確實還有受害的可能,就像被比基尼氫彈連累的日本漁民一樣。但王秋他們看到蘑菇雲剛一升起就閃人了,前後不過短短几分鐘,輻射汙染物還來不及飄出這麼遠的路程。(未完待續。)

第六章、貞子也來了!

第六章、貞子也來了!

雖然香港很早就成了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直到解放之前,香港在當時東方世界的地位都更側重於軍港,而非商貿中心,並沒有在中國經濟版圖中佔據什麼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貿易上的地位遠不如上海。因為,當年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狀態的舊中國,對西方市場幾乎是完全的門戶洞開,外國的人員、資金、貨物,都可以暢行無阻的直接進入中國內地,那麼自然沒有必要繞行英國控制下的香港,多費一重周折。

直到新中國建立和冷戰爆發之後,隨著全世界被鐵幕撕裂,香港成為了新中國和西方世界之間唯一的跳板,獲得了中國內地同西方間經貿往來的中轉站地位,這才促使了香港經濟的快速騰飛。利用那段時間中國大陸半封閉的特殊歷史背景,依靠規模巨大的中西方轉口貿易,使得香港在二十世紀下半葉一舉成為了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隨之建立起來的,還有金融中心和附帶的旅遊城市。

但是,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香港的這一壟斷地位就開始逐漸消失。最初,香港還有一些先發優勢,可以在中國和西方之間充當中介,兩邊賺取差價和費用。但是隨著中國各地向著“國際化”大踏步挺進,對外開放程度驟然提速。以及歐美西方的“中國通”逐漸增加,政治和文化上的隔閡也逐步消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可以直接跟歐美聯絡,香港的中介作用越來越弱。原先大陸封閉給香港帶來的好處快速流失。相反,香港與內地之間始終存在的政治和制度隔閡,卻正在逐漸轉變成制約其經濟發展的最大負面因素。

事實上,早在香港迴歸之初,很多有識之士就已經看出了上述問題。初代特首更是雄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系列香港經濟轉型的方案,比如廉價住房、中藥港、數碼港……等等。可惜首先是這些計劃太多太宏偉,普遍都有點兒好高騖遠、不切合實際的缺陷,再加上香港內部的攪屎棍太多,最後都被一幫無良地產商和黃皮白心的香蕉人給搞垮了。於是,在最關鍵的那幾年裡,香港自己關閉了所有的機會視窗。出沒在香港市場上的資金流即使再多,照樣流不進生產環節,提升不了流通效率,也均衡不了分配,對消化不了過剩資本的經濟體來說,錢多非幸事。扒去香港的外衣,就像個殼公司。想做事的人做不了事。積極者去搞投機食利的短平快生意,剩下的人等著救世主。沒有了內生的增量空間,泡沫裡的紙面財富終是大夢一場。

儘管如此,香港至少還有金融中心和深水港的優勢,雖然沒辦法跟以前那樣一天比一天紅火,但也不至於一天天地壞下去。但問題是,作為一座緊密依賴國際商業體系維生的中國城市,香港承接著大陸與外界的相當一部分轉口物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