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和體面。
呂布一人一馬,單戟戰三千虎豹騎,硬生生的斬殺了一百三十多名虎豹騎,傷五十人,其中斬殺百人將以上的將領三十名,最後全身披彩,鮮血流光而死。
敵將夏侯惇,在對戰之中險些被呂布所傷,但在呂布慘烈戰死之後,卻下令收起呂布的屍體,將其厚葬於下密縣,以示尊重。
“呂布死了……”
公孫白心頭感慨萬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英雄。
袁紹、袁術、公孫度、公孫瓚、呂布,那些曾經青史留名、叱吒風雲的名字一個個離他遠去。
亂世出英雄,英雄原本就是因殺戮而起,也將因殺戮而去。千萬百姓鮮血鑄就的英雄,越少越好。(未完待續。)
第344章 亂世中短暫的安定
時間進入201年五月,黃河以北,平原上、山地裡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除了栽種在良田裡的麥苗,更多的是綠色則是土豆苗。
經過一年三季的栽種和推廣,老百姓更喜歡種植土豆,原本作為主糧的小麥反而淪落為次要農作物。
沒辦法,土豆對於這個時代的百姓來說,簡直就是天賜的救命之物。土豆生長期短,一年能種三季,對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平地能種,山上也能種,更重要的是產量高,一畝地能產六七百斤土豆,而小麥則只不過百餘斤。若是遇到大旱,小麥的產量則更少甚至顆粒無收,而土豆抗旱性遠遠強於小麥。算起來即便是風調雨順之年,種小麥一畝地一年的收成才百把斤,而種土豆一年能產兩千斤,簡直就是天差地遠。
按照公孫白的說法,現在的百姓生活富裕了,很多百姓都一天吃三頓了,早上吃土豆,中午吃馬鈴薯,晚上吃洋芋。不過這只是公孫白的說法,因為百姓們只叫土豆為“公孫豆”,以示對魏公的愛戴和尊敬。
只有那些稍稍有點家底的百姓,才會種植小麥用來搭配和調整食物結構,而對於大部分百姓來說都是吃幾天土豆才偶爾吃一頓麵食來改變食物的單一性。當然也只是改變食物的單一性而已,因為這時的麵食也沒什麼好吃的,平常百姓吃麵食吃的也無非是粗製的麵餅,口感遠遠不如土豆。
由於百姓大都不種小麥,而公孫白卻沒辦法只讓自己的部隊天天上頓土豆下頓馬鈴薯的,只得讓屯田兵全部種麥,畢竟土豆這玩意可儲藏性沒小麥好,平常吃吃還好,但絕對不適合作為戰時的軍糧。
而且整個北地的百姓天天吃土豆的,公孫白擔心北地的百姓會因營養不良吃成傻逼,所以迫切的需要讓種子系統升級,儘快讓二級種子問世,而且最好二級種子也是一種耐寒高產的糧食作物,比如紅薯、玉米、地瓜之類的,當然最好是雜交小麥,否則他實在受不了每次巡查到城郊的農村裡時,整座村子的上空都飄蕩著燉土豆的味道。
其實土豆也有很多種吃法的啊,鄉親們,比如炸薯條、土豆燒肉、醋溜土豆絲、土豆雞蛋餅,為什麼偏偏要清一色的鹽巴燉土豆……
**************
平定漠北不久的公孫白和剛剛佔領徐州的曹操,雖然都恨不得率兵突襲對手,但是此刻卻離戰爭很遠。
對於公孫白來說,剛剛經歷過一次大戰,糧草和軍備消耗都很厲害,需要一定的休養和恢復,畢竟他歷次戰爭的費用都是由官方自己出,並不擾民。而對於曹操來說,除了戰爭消耗過巨之外,更重要的是新佔領徐州之地,需要慢慢消化這一州之地,佔領一塊土地到統治一塊土地是需要時間的。
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公孫白,還是曹操,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不在準備十分充足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輕易挑起戰爭的。
就這樣,經歷了200年下半年的巨大動盪之後,在201年又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