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66部分

“哦,說來聽聽?”

“當毓族人動筆的時候,他身周空間就會陡然湧出一股特殊靈力,也就是文氣。自他下筆開始,文氣就開始不斷醞釀,最後到完成之時,文氣就會灌注進那人體內。”王崎道:“我覺得,這就是頗為有趣的地方了。”

宋史君道:“師弟請說。”

“我在想,文道到底是如何判斷一個作品是否完成了呢?”王崎道:“比如說,若是有人突然來了靈感,寫了兩句詩,然後冥思苦想之中遇上急事,出門一趟,然後等他回來的時候再將之續上,那麼,文道是怎麼給文氣的?是先給兩兩句的,再給全詩的,還是完成了之後一併給?”

宋史君不假思索的說道:“毓族文史相關記載很多,以詩句而聞名的詩人基本都遇上過這種事情。實際上,文道判斷‘完成’的標準,是以‘作者內心判斷’為基準。”

王崎眉頭一皺:“讀心?”

可不是每個長生者都有龍皇陛下那麼高的底線,一直自我約束,不閱讀關鍵部分。

——是不是要毀掉分身的部分記憶……算了,現在估計也不一定來得及。而且當著別人的面做,不大好。

王崎點頭:“那麼,若是一人做出一首詩的上闋,另一人完成下闋,那文氣又怎麼分?”

“先結算全詩,然後按照上下兩闋的好壞判斷分成。”宋史君對答如流。

毓族以文道立足,對於這方面的記載又怎麼可能不用心。

“對對子也是這樣?”

宋史君點頭:“然也。”

王崎接著問道:“若是古人在古蹟上留字,而後人應和,完成一首詩,而那時上闋作者已經作古,下闋作者是否能夠獲得全部的文氣?”

這個例子倒是稍偏了一點。宋史君皺皺眉,道:“不可。依舊是分潤。”

“那麼。”王崎站了起來,道:“若是一個上闋對上了許多下闋呢?比如說,我專門在某個名勝留墨,只寫上闋,引得不同作者來寫下闋,是否可以重複獲取文氣?”

第四十章 標準不明

“拋磚引玉”之故事,出自於禪宗經典《傳燈錄》。這故事說的是當臺有兩詩人,一名常建,一名趙嘏。趙嘏文名高於常建。一次,常建聽聞趙嘏要去遊覽蘇州的靈巖寺,便提前一天去寺廟,先在廟壁上題寫了兩句,趙嘏第二天遊覽,見到這兩句詩後,立刻提筆續寫了兩句。於是,常建用一次一般的詩句,換來了趙嘏一流的詩句。

無文氣的地球自然可以這樣搞,神州文壇也曾有類似的典故。

但是,央元呢?

聽到這句話之後,老者噗的一聲笑出來,然後很沒形象的揉了揉臉,道:“師弟,你果然不是常人……這種法子,真的,一般毓族他想不出來。”

“到了名勝古蹟之後呢,突然來了靈感,然後提筆寫詩,寫到一半靈感難以為繼,又不能常住景點,所以乾脆不屑。這個時候,他主觀上應該是認定作品‘沒有完成’。”王崎道:“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那個人應該一直得不到文氣。而後來補上的人,才是‘認定已完成’的作者。這算是矛盾嗎?”

“不。”宋史君搖了搖頭:“文道有一條鐵律,同樣的文字,只能獲取一次文氣。之後,就都只能啟動法術效果。因此,你這樣做是不行的。”他看了看王崎,有笑了:“但是,哪怕是一億個毓族人裡,也未必有一個能想出這種法子。”

果然是專挑漏洞的。

“但毓族總人口數十億吧?”王崎道:“總有人想得出的。若是這世界上沒有出岔子,也就是說文道其實有評判的機制了咯?”

“是啊。‘只能獲得一次文氣’是鐵律。”

“但是,很扯淡。”王崎嚴肅道:“如果說我說的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