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除了進一步證明大蟲子們不是獸群種之外,並沒有什麼大用。
王崎心中暗暗嘆息:“果然工作手冊沒說錯,以為能夠靠圖畫來交流……實在是太天真了。”
語言不通的人類可以用圖畫進行簡單的交流,是因為人類有著完全一致的生理機能,並處在大致相同的環境之中。他們有著基本一致的空間概念,可以很簡單的理解某個二維影象和某個三維影象之間的關聯——儘管如此,人類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影象交流。
而對於許多異族來說,這種由人族天生空間感而誕生的“對映關係”,就是不可理喻的。
第一百零三章 腐化世界 其三十一
所謂“圖畫”這種東西,實際上就是三維的影象在一個二維平面上的投影。其根基,則是建立在畫天法/歐幾里得幾何之上的。
而儘管歐幾里得幾何是一個完備系統,是絕對經典的邏輯構築,並且符合人類的直觀感受。但是,它並不是“自然”的。
自然界並不存在“歐氏幾何”。
正如亨利·龐加萊所說,就算存在以黎曼幾何或羅氏幾何為直覺的外星人,也並非不可思議。
不,不是不可思議,而是“非常正常”。
人類被重力束縛在地面上,但保留了對“高度”的感覺。他們能夠很直觀的認識到平面與體。但是對於大型獸群種來說,腳下的大地本身就是帶有弧度的。它們的認知先天就存在弧度。海神類則在理解“線”與“體”的概念的很長一段時間後,才意識到存在“面”的概念——它們自身並很難意識到“高度零”這種東西的特殊之處。
空中飛行的鷹隼、能夠沿著牆壁爬行的蟻蟲,海水中游動的魚、黑暗之中的蝙蝠,對於空間的感覺都與人類有所差異。
這不僅僅是生存環境決定的,更是物理規律決定的。哪怕同樣感知可見光的生物,都不一定能夠看到相同的世界。
就以光為例。
光學之中,有一條被地球人稱作“費馬原理”的神奇定律——光傳播的路徑是光程取極值的路徑。這個極值可能是最大值、最小值,甚至是函式的拐點。提出它的那位學者,正是“有一個絕妙的過程但寫不下”的費馬先生。
費馬原理在提出的最開始,是一個不大準確的版本——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最簡單的例子,光在空氣和水中的傳播速度不同,因此有不同的折射率。若是有一束光穿過水,其照射方向就會發生改變——處在空氣之中的人就會看到光的“彎折”。
但實際上,光所去的那一條“曲折”的路徑,在“水下”的部分,比原本的“直線”傳播路徑要短——這是因為,光在水中速度更慢,消耗更大。光會選擇消耗更小的線路。
而在大部分情況下,“消耗最小”的線路,就等於是最快速度最短距離的一條直線。所以,這個定律在大部分情況下都可以理解為“光總是直線傳播”。
但是,這並不是鐵則。
對於某些狀況,光線傳播的路徑所需的時間可能不是最小值,而是最大值,或甚至是拐值。生活的環境乃至眼睛的結構。
而就算大家空間感完全一樣,眼睛所接收的電磁波頻段不同,同樣會導致看到的世界不同。
比如說,若是有生物的眼睛接受的是微波,那麼在它眼中,所有塑膠製品都必然是透明的。
或許在某些種族看來,人族的面板是透明的,內裡半透明的內臟栩栩如生呢。
單純靠寫實的繪畫,很難完成直接的交流——因為大家看到的,未必是一個“實”。
任何生物的眼睛都會欺騙自身。
至於抽象的繪畫——那就回到另一個問題上了。
對面如何能夠理解你的“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