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政策是坦白從寬,你可想好了,機會只有一次,要不要抓住就看你的表現了。”慕姍姍得意道。
林曉玲搖了搖頭,又來了,你們太幼稚了,算了,我還是裝作什麼都沒聽見吧。
第四十三章 家庭肥皂劇
1991年2月12日,晚八點,《渴望》播出了。
對華國百姓來說,這就是平常的一天,快要過年了,有人守在電視機前,有人則在外邊和朋友聚會,各忙各的事情。
華國電視臺前面一部電視劇播完,自然會有一部新的電視劇開播。
看過預告的觀眾知道這部新電視劇叫做《渴望》,但《渴望》講什麼的,好不好看,沒有人知道,不過留給觀眾選擇的餘地並不大。
華國百姓習慣了鎖定華國電視臺,特別是京城的老百姓。
在這個時代,地方電視臺以沿海的花城電視臺和滬城電視臺影響力較大。
花城和香江相鄰,受到香江的影響,又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播放的節目娛樂性強,尺度頗大,受到當地百姓的喜愛。
滬城電視臺是南方文化的代表,在長三角一帶受到觀眾的熱捧。
然而,這兩家電視臺只在某一地域具有影響力,華國電視臺在全國是無可爭議的霸主。
林子軒在家裡陪父母看電視劇,重溫一下舊日的情懷。
林伯清和鄭秀蓮非常看重這一天,兒子寫的電視劇播出了,還是在華國電視臺,他們嘴上雖然不說,心裡卻極為驕傲。
尤其是鄭秀蓮,前些日子報紙上因為《頑主》痛批林子軒,她心裡就不舒服。
認為那些人是小題大做,還擔心兒子受不了打擊,提心吊膽的過了一陣子,等看到兒子的確沒受到影響,這才放下心來。
這是林子軒疏忽了,他自己不在乎,但他身邊的親人在乎,慕姍姍就為此氣憤不已。
他反應過來之後還特地安撫了一下父母,至於妹妹林曉玲,倒沒有擔心哥哥,還鼓動林子軒和那些人鬥爭到底。
這丫頭有著京城人的性子,京城人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勁頭,就算心裡打鼓,面子上也要撐住,不能讓人看不起。
這次《渴望》播出,是林子軒證明自己的機會。
倒不是說自己多了不起,而是不讓林伯清和鄭秀蓮擔心。
不讓家裡人擔心,讓家裡人驕傲,這才是做子女應該做的。
以後鄭秀蓮和街坊鄰居聊天的時候談到《渴望》,就能故作不經意的說起,這是我兒子寫的,倒不是顯擺,而是一種兒子終於長大了的感慨。
在《渴望》的片頭,編劇一欄出現了林子軒的名字,後面還有故事策劃,同樣是林子軒。
“看,那是老哥的名字。”林曉玲指著一閃而過的電視螢幕,興奮的說道。
林伯清和鄭秀蓮雖然沒說什麼,心裡卻很高興。
這可是華國電視臺啊,兒媳婦在電視臺當主持人,兒子寫的電視劇在電視臺播放,還有什麼不滿足的,那些罵人的都是紅眼病,就看不得別人好。
這個年代由於百姓不怎麼注意衛生,華國的一些地區時常流行紅眼病,就是細菌感染。
時間長了,紅眼病就成了嫉妒的代名詞,諷刺某些人自己沒本事,專門說別人的壞話。
《渴望》講述的是二十年前的故事,那時候知識青年剛剛回城,正是林伯清和鄭秀蓮那一代人的經歷,看著電視裡熟悉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心。
林曉玲則更多的是好奇,她這個年紀喜歡看香江的武俠片和寶島的愛情片。
只是,家裡看電視的大權不在她的手裡,就算不喜歡看也沒辦法。
這時候家庭裡父母的權威還在,沒有對孩